“當年辛侍郎曾在軍伍所作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而今葉某看來,或許把了卻君王天下事后面那句,改成辛侍郎那句將軍百戰身名裂,更適合葉某。漢將李陵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如今葉某卻是因出使金夏兩國之功而身敗名裂。葉某身為皇城司統領,面對朱熹、爾等掀起的栽贓嫁禍難道不該為自己正名嗎”葉青再次對著辛棄疾反問道。
“若是真如葉少卿所言,彭某自是無話可說,但葉少卿與金國金源郡王亦師亦友此事兒,又該如何解釋”彭龜年看了一眼被葉青連番問話,問的沉默不語的辛棄疾一眼,沉聲說道。
葉青瞟了一眼彭龜年,淡淡道“葉某也很想知道,彭侍郎的先生朱熹跟北地學子關聯一事兒,你彭侍郎做如何解釋還是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但葉少卿終究是我大宋臣子,與金源郡王相交,必然是會落人口實,而朱先生不過是一介書生,與北地學子有往來,也不過是學問之事兒而已。”洪遵難得的終于開口說道。
“那依照洪少卿的意思朱熹結交北地學子便是可以,而葉某便不行了那是不是洪少卿或者是彭侍郎也跟北地有聯系呢”葉青臉上的微笑極其自然,比起在坐的三人來,倒像是他如同沒事兒人一樣,不過在說道最后的時候,還是耐人尋味的看了一眼辛棄疾。
辛棄疾生于山東東路濟南府,而那時整個山東東路則早已經是金人的疆域,如同很多在臨安的百姓或者是官員、商賈一樣,因為先輩被金人所殺或是所掠,所以從小便對金人恨之入骨。
辛棄疾少年時便立志抗金,而后在采石大戰之后與其他義軍歸宋,曾在軍伍之中任職,也因為當初還是圣上趙構的嘉賞,一時之間意氣風發,寫下了不少抗金的詩詞與建議,如同他那九論、美芹十論等等,而這些建議在民間倒是得到了贊賞,但在趙構還是南宋圣上的朝堂之上,卻是反應冷淡。
加上他們乃是歸正人的身份,就是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即投歸正統之人,所以并不是很受朝廷的待見跟重視。
而歸正人三字,則是由魏國公史浩為相時率先提出,是南宋朝廷對于北地淪陷區投奔之人的一種蔑稱。
自從任職兵部侍郎以來,朝堂同僚背后對于他的譏諷以及小聲議論,他也早就習以為常,所以辛棄疾看著葉青那意有所指的眼神,自然是知道葉青的意思是什么。
“那這么說來,葉少卿是不打算放人了”辛棄疾再次耿直的問道。
就如同他棱角分明的性格一樣,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或許是因為歸正人的身份,使得辛棄疾不得不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冷酷一些,裝作根本不在乎朝廷跟同僚對他的蔑視與非議。
而也正是因為他直來直去的性格,使得在歸宋以后不受重用的他,在當今圣上趙昚繼位之后,開始變的受到了重用。
“放,當然放,既然辛侍郎都來了,我為何不放人”葉青的手指開始敲擊著桌面道。
“此言當真”辛棄疾冷靜的眸子里閃過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