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夜,不把人交給我,那么等到太上皇開始動你時,韓某可也就不會客氣了。當初在長安,韓某想要跟你再次聯手,而你卻是直言不諱的拒絕了韓某,怎么,現如今知道自己無法擺脫困局,想要跟我聯手了”
當他們還都在北地時,朝廷就向葉青釋放出了最大的善意,而其目的便是讓葉青親自回臨安,那時候不管是韓侂胄還是史彌遠,即便是葉青,其實心里都很清楚,這一場專門為葉青設下的鴻門宴。
韓侂胄那時候已然知曉,有關臨安的諸多變動,謝深甫的平步青云,以及紹興、嘉興的通判突然易手他人,所以那時候韓侂胄便想利用葉青回臨安后的困局,以此為幌子來打壓謝深甫等人。
葉青偏偏沒有選擇上當,這讓韓侂胄多少有些
失望,所以當葉青回到臨安后,他便第一時間開始打壓謝深甫等人,如此除了太上皇因為葉青回到臨安的關系,無暇顧及他在臨安對謝深甫的一舉一動外,便是因為他也清楚,太上皇動兩浙東西兩路的官場,提拔謝深甫父子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接下來對葉青而為之。
所以在韓侂胄看來,只要太上皇除去葉青后,那么謝深甫的死活恐怕太上皇也不太會顧忌,所以他愿意賭一把,賭在這個微妙而又緊張的時刻,先下手為強,而不是在太上皇跟葉青膠著時再動手,因為他同樣也怕,到了那時候會被史彌遠趁亂謀利。
謝氏父子的關鍵,并不是在于對葉青有多大的威脅,而是因為謝氏父子向來不曾被他人拉攏過,不站他韓侂胄這一邊,也不是史彌遠那一頭。所以對于
太上皇來說,自然是最好的節制嘉興、紹興那昭慶、遂安兩路大軍的人選,不用擔心在過程中,被他人拉攏,從而也能夠使得昭慶軍、遂安軍一直都完全聽命于朝廷。
總之,在太上皇的計劃中,提拔謝深甫父子三人,完全是為了讓昭慶軍、遂安軍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順暢無阻的進入臨安,而后困葉青于臨安不得北上。
韓侂胄在其父韓誠的指點下,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兒,所以才會肆無忌憚的在此刻就開始打壓謝深甫等人,如此除了讓太上皇跟朝廷注意到他的情緒不滿外,也是有意想要讓太上皇在對付葉青一事兒上,再次重用他韓侂胄,從而借著打壓葉青一事兒,來為韓黨在朝堂之上謀取更大的利益。
矛盾之處便是在于,太上皇趙昚想要用只忠于朝廷的官員、臣子,就是為了避免一些官員、臣子因為打壓葉青一事兒,從而在朝堂之上借機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所以不管是韓侂胄還是史彌遠,都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太上皇趙昚排除在外,從而是啟用了謝深甫、留正等這些只忠于朝廷的臣子。
比起韓侂胄、史彌遠來,葉青顯然才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率先要除去的心腹之患。
畢竟韓侂胄、史彌遠如今在朝堂之上勢力、威望高,但也只是局限于朝堂之上,而葉青卻是完全不同,他是坐擁著半壁疆域的真正梟雄,隨時都有可能自立為王,甚至是率兵謀反,或者是擁慶王趙愷在北地再建一個朝廷,從而使得臨安成了偽朝廷一般的尷
尬存在,是真正可以給趙宋江山造成巨大威脅的梟雄。
所以朝廷的當務之急,完全不是史彌遠、韓侂胄的問題,完全是如何讓北地真正歸于朝廷節制,如何讓朝堂漸漸歸于清明的問題。
除掉了葉青,北地真正歸朝廷節制,那么史彌遠也好,韓侂胄也罷,在朝堂之上的問題也將不再是問題,謝深甫等人,若是命好,沒死在除掉葉青的過程中,那么便可以在朝堂之上因功而牽制史、韓二人,即便是不幸死在了除掉葉青的過程中,那么朝廷也可以再次用其他人。
畢竟隨著北地被真正納入宋廷疆域內,朝廷的威望也會隨之水漲船高,史、韓二人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也會逐漸削弱不少,對于趙宋江山根本不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