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楊廣的大業還沒開始,自河東便傳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漢王楊諒以“清君側,誅楊素”為由,在并州起兵造反了。
先時楊堅在仁壽宮病重,楊諒得到消息后,幾次請求回京侍疾。當時楊堅也沒想到自己病情后來會加重,他由于擔心先是加封楊昭為皇太孫,再加上若讓楊諒回京,會過度的刺激楊廣,因此便拒絕了楊諒的請求。
但后來楊諒病重,再加上楊儼、柳述之亂,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動亂,楊廣便招楊諒還朝。
這時的楊諒接到令后,還很是欣喜,一路疾馳南下,欲返回長安。不過楊諒也在長安有后手,等到楊諒到達蒲坂,竟傳來楊堅病逝的消息。楊諒得信大驚,自覺若是就此返回長安怕是自身性命難保。因此在手下眾人的慫恿之下,楊諒急忙率部返回并州。
楊廣知道楊諒逃回并州的消息之后,只得哀嘆時運不濟,失去了解決河東問題的大好機會。因為中央政府沒有準備妥當,楊廣也不想過度刺激楊諒,因此佯裝不知,乃命屈突通持隋文帝的璽書去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征漢王楊諒入朝,參加楊堅的葬禮。
父親死了,這次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總該回京了吧。
此時楊諒已經知道了隋文帝臨終之前罷并州行臺之事,又思慮自己與楊廣父子的關系不睦,他若是就此回京,恐性命不保。
這時謀士裴文安獻計可詐屈突通一番,看朝廷有無加害漢王之心。因此見到屈突通之后,楊諒乃說道:“當日孤離京之時,曾與先帝有言,先帝曾說‘如果有璽書召你,驗看敕字加點,還與玉麟符相合,方可受命上路。’今日你持先帝詔書來并州,這詔書之中,為什么沒有敕字加點?”
屈突通根本沒聽說話此事,大吃一驚,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只能閃爍其詞而不回答。楊諒乃怒斥屈突通朝廷作偽,天子死因必有蹊蹺,因此拒絕接受這份旨意。
眾人紛紛請求扣押屈突通,以對抗朝廷。楊諒知道屈突通雖然官職不高,但素來在朝中有賢名,無論處死還是扣押都沒有意義,反而惹人詬病。因此楊諒也沒有扣押他,而是將其放歸回朝。
楊諒拒不接受楊廣的詔書,算是和朝廷撕破了臉面。
事實上楊諒的謀反之舉,并不是他心血來潮、腦袋一熱的舉動,而是早有準備。他自知與二兄楊廣不和,因此在最初的時候,楊諒寄希望能夠如楊廣扳倒慜太子楊勇一般,合法繼位。
但是自楊昭北伐得勝,又被封皇太孫之后,楊諒知道自己這條路是走不通了。楊廣、楊昭父子二人實力強大,又如此得人心,哪怕楊廣死了,也是楊昭繼為儲君,根本輪不到他。
至此楊諒便準備實行武力奪權。仰仗手中強大的實力,哪怕不能成為天子,也要割據一方,不再受楊廣父子轄制。
楊諒作為楊堅和獨孤皇后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小備受寵愛,其身為并州總管,所轄之地為崤山以東到滄海,南至黃河,五十二州,相當于天下的四分之一。楊堅又特許楊諒在封地可以便宜行事,可以不拘泥于法律條文。
這使得楊諒便成為大河以北事實上的統治者。古往今來,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沒有權利、實力如此龐大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