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母沒想到兒子是這個想法,他們家就只有這一個兒子,張母其實是不想讓他出遠門的。但要是光靠他們老兩口種地給兒子攢聘禮,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給兒子娶上媳婦。
“等你爹回來了,我們商量商量。”
張母這么說,張回心里松了一口氣,只要他娘不反對就行。
宋聲開的粉條廠自從擴大規模之后,第二批招了一波人,生產量加大了不少。但他們對外的訂單也多了不少,他組建的那一小支商隊去了關外后發現粉條在那里特別受歡迎,往返一趟差不多要花上兩二個月的時間,但一趟就能賣出去不少。
尤其是道路不好走,運輸成本大,東西運過去之后價格上漲了不少。但依舊有人買,大多數是一些有錢人家買來自己吃的,還有一大部分是外頭的那些客棧和食肆買的。
又多了一個銷路,對外的需求就會有增加。
而年底宋聲送往京城的粉條也起了作用,當時他送了很多,成本加起來有不少錢。
一方面是給親朋好友讓他們嘗嘗鮮,另一方面他也是存著想宣傳這個粉條的想法,畢竟買他們粉條的人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帶動他們的生產力,讓肅昌依靠這個能夠先讓一部分的百姓富足起來。
所以他不僅組建了一支商隊往關外跑,還讓人帶了一些粉條不遠千里跑到京城去賣。
地方越遠,路上越不好走。物品的價格除了本身的成本之外,運輸成本要占有很大一部分。所以這東西運到京城,價格變得相當昂貴。
東西嘛,都是物以稀為貴。即便價格再高,只要有人想吃,自然是會愿意花錢買的。畢竟京城這種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
京城中流行什么,很快就會被別的地方的人效仿。尤其是長公主竟然也愛吃這粉條做的菜,都不用宋聲花錢營銷宣傳了,只單單一個長公主的名稱,粉條銷量就噌噌的往上漲。
長公主都說好吃的東西,那能不好吃嗎如此一來,就會引起周邊府城百姓們的好奇心,有錢人自然會花心思去想方設法的購買。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粉條廠的生產量又增大了一倍,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供不應求的情況。
如今粉條已經被打上了肅昌的標簽,已經成為了肅昌本地的土特產,知名度也逐漸往外擴散開來。
肅昌的城門修的很快,修完之后還有城里的道路也都需要修繕,包括城西還有城北,這次全都鋪上青石板。
青石板的價格雖然昂貴,但要想把肅昌建設成為一個發達的城池,首先環境一定要好。
由官府出面采買青石板,價格能稍微便宜一些。但整體下來還是花了很多錢的。
再加上扶徭役又不能虧待了老百姓,等徭役結束后,衙門賬上的錢已經花的所剩無幾了。
宋聲看了看崔海拿過來的賬本,嘆了口氣。這錢還真是不經花呀,僅僅是修了城門和城里的路,場外那幾條通往各個縣里的官道他們府城只承擔了一小部分,而且這外面的路還都不是鋪的青石板,都是買的石塊,然后在石塊的縫隙間填充散土壓實,做到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