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失去了才知道有些東西極其可貴。
劉廣志就是這樣。
但他意識到樹根兒的重要性,并不是因為突然發現他其實很愛樹根兒,而是樹根兒不在之后,他在這個家成了最底層。
于是劉廣志知道樹根兒住在學校之后,開始頻繁地找過去,偏偏他這個人習慣了命令樹根兒,在別人面前十分能忍,到樹根兒面前永遠放不下那副“你必須聽我的”樣子。
樹根兒剛開始確實聽,可牛小強他們這群孩子搗起蛋來,一般人都沒法子,總是會打岔,拐走樹根兒。
顧校長和吳老師對樹根兒又特別好,然后就像趙柯想的那樣,樹根兒有了新的“家”,新的“伙伴”,漸漸的,劉廣志的話就不那么好使了。
一面要承受鄭廣梅的脾氣和小兒子的不孝順,一方面樹根兒又像是變成了沙子,想用力握住,沙子卻不斷從指間流走。
劉廣志魔怔了一樣,往公社投了一封舉報信。
于是趙柯被舉報了。
因為樹根兒的事兒。
公社來了個程干事,一進趙村兒就在村口老槐樹下碰到了幾個老太太在納鞋底看孩子。
村里難得來陌生人,這公社干事一出現,就被她們攔下問話。
程干事順勢就跟她們打聽起樹根兒的事兒,因為某些原因,語氣還算客氣。
老太太們當然不敢頂風上,說什么“守村人”,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樹根兒多可憐
“那孩子的媽在他幾歲的時候跑了,他就燒傻了,他爹嫌他是累贅,后媽對他也不好,成天打罵。”
“他住在豆秸洞里,連屋都不能進,你說老劉家心多黑啊。”
“那孩子才十三,老劉家就想讓他上工掙工分,大隊沒讓”
這跟程干事知道的舉報內容不一樣,“那我怎么聽說他被人強行從家里拐帶走了”
老太太們一臉茫然
“誰拐帶了”
“拐子不是大罪嗎”
“誒呦村里的小娃娃帶樹根兒玩兒,就是拐帶了”
程干事又不明白了,“小娃娃”
舉報信里寫得不是婦女主任趙柯嗎
老太太們
“樹根兒跟村里孩子好,總在一塊兒玩兒,還攔著他們下水。”
“樹根兒在家挨打,生產隊的孩子去他家保護他,樹根兒就跟他們走了。”
“孩子們怕樹根兒回家再挨打,不讓他回去,可總得吃飯睡覺吧也不能眼睜睜瞅著他流浪啊,生產隊小學的顧校長和吳老師就說讓他先去學校住。”
老太太們說完又追問他
“這咋算拐帶了”
“你來是干啥的”
“不會是要抓我們村兒的娃娃們和顧校長、吳老師吧”
她們越說越急,看程干事的眼神甚至升騰起敵意。
程干事忙說“不抓小娃娃,就是來了解一下情況。”
老太太們半信半疑。
程干事趕緊問清楚樹根兒的所在,就徑直往生產隊小學走。
而一個老太太跟他前后腳離開老槐樹,往隊委會去報信兒。
程干事進到學校,開始四處打量尋找。
吳老師脾氣好,學生膽子大,發現陌生人后,第一時間告訴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