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字叫黑齒常之,卻并不代表他的牙齒是黑色的。
他唯獨看起來迥異于常人的地方,只是他的身量極高,足足七尺有余。按照唐代的尺寸估量,他的身高過了兩米。再加上他本就處在三十多歲的當打之年,便顯英武非凡。
他朝著哨探招呼道“你跟我來,我等一并去見佐平。”
佐平乃是百濟境內的一品官職,由百濟王扶余義慈的從弟扶余福信擔任,又因此人早年間傳
聞有鬼神感和之義,將姓氏改為鬼室,也可稱之為鬼室福信。
這位致力于百濟復國大業的扶余皇室子弟,有著一張稍顯陰鷙深沉的面容,但在聽到黑齒常之匯報的第一條消息,也便是那新羅王的死訊之時,還是忽然站了起來,在臉上閃過了一抹喜色。
“好死得好”
倭國的女大君過世,讓他們立刻得到倭國支持復國的夢想暫時化為了泡影,只能眼看著數次對百濟發起進攻、堪稱宿敵的新羅,在他們的領土之上耀武揚威。
那么金春秋之死,當然是個對他們來說的好消息。
尤其是這個撤軍的舉動,要么就是他們和唐軍之間產生了嫌隙,要么就是新羅國中還存在內亂的影響。
反正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鬼室福信的機會
“可是另一條消息就有點奇怪了。”黑齒常之繼續匯報道“哨探獲知,大唐抵達百濟的援軍和那位劉將軍會合后,并沒有繼續駐扎在泗沘城中,而是在新羅退軍后北上熊津城。”
熊津都督府的核心聽起來好像應該是熊津,但其實不然。
能守百濟都城的情況下,自然應該留在都城泗沘城這里。
畢竟,在泗沘城的東面有著相當廣闊的耕地,在幾個月后就要迎來秋收。為了確保這批糧食能夠順利地收攏到手,唐軍應該對其小心看護才對。
可為何要退往熊津呢
熊津這個地方倒是也和百濟的普通城市有些不同,此地一度也曾是百濟的都城所在。可彼時的百濟定都熊津,乃是被迫為之的舉動。
高麗長壽王時期,高麗屢屢進犯百濟,讓百濟王不得不為自己選擇一個足夠安全的駐扎地,這個地點就是熊津。
而熊津周遭幾乎都是山地地形,最能有效地攔截高麗和新羅這兩面敵人。
同時,在其周遭還設置有一十多座山城,形成了環狀的山城防衛體系。
讓此地更是變成了鐵桶一塊。
但這座城市后來被廢棄了都城的作用,也同樣有其必然性。
熊津是個方便于應急避險的地方不錯,卻大不利于農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和百濟境內的其他城市往來。
此地還經常因為熊川水暴漲而發生洪災。
當百濟的實力日漸增長后,熊津這個地方就不再能夠滿足于他們的政治需要,所以都城被往南搬到了泗沘城地界。
那是一個連百濟都不要了的地方,大唐去干什么
鬼室福信也覺很是奇怪,他心中隱約有個奇怪的猜測,又不免覺得,這可能是他想多了。
他便朝著黑齒常之問道“你覺得,他們這個舉措是什么意思”
黑齒常之猶豫了片刻,還是選擇回道“您覺得有沒有可能,這次抵達國土的唐軍之中,有一位分量足夠重的大人物。”
所以,他們需要去一個更加利于防守的地方駐兵,確保這位大人物的安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