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上級決定之前,你還是要先應付一下最緊急的情況,“王連長提醒道,“剛才你答應去裝甲師指導一周,這個承諾還是要履行的。“
“是的,我明白,“秦淵點頭。
“另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王連長換了個角度思考問題,“你可以通過實地指導,了解我們的訓練方法在不同類型部隊中的適應性,這對改進我們自己的訓練也有好處。“
“您說得對,我確實可以借這個機會學習一下正規部隊的訓練特點,“秦淵的思路也開闊了。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辦公室的門又被敲響了。
“請進,“王連長說道。
進來的是通信兵小劉:“報告連長,有您的電話,說是軍區司令部打來的。“
王連長和秦淵對視了一眼,都意識到這很可能和剛才的事情有關。
“我去接電話,你繼續整理資料,“王連長對秦淵說道。
十分鐘后,王連長回到了辦公室,臉上的表情有些復雜。
“怎么樣,連長?“秦淵問道。
“剛才是軍區訓練部的電話,“王連長坐下來說道,“他們已經收到了好幾個關于我們新兵連訓練方法的咨詢和申請。“
“看來這個問題已經上升到軍區層面了,“秦淵說道。
“是的,而且軍區領導對這個情況很重視,“王連長繼續說道,“他們認為這說明我們的訓練方法確實有效,值得推廣。“
“推廣?“秦淵有些意外。
“對,他們準備組織一次專門的訓練方法交流會,邀請各個軍區的訓練骨干來觀摩學習我們的訓練方法,“王連長詳細解釋道,“同時,也要求我們總結訓練經驗,形成標準化的訓練教材。“
“這個工作量不小啊,“秦淵感嘆道。
“確實不小,但這對我們新兵連的發展是個好機會,“王連長分析道,“如果我們的訓練方法能夠得到全軍認可并推廣,對我們的聲譽和地位都有很大幫助。“
“那現在我應該怎么辦?“秦淵問道。
“軍區的指示是,先按照原計劃完成幾次實地指導,積累經驗,然后參與訓練教材的編寫工作,“王連長說道,“所以,你還是要先去那個裝甲師。“
“好的,我明白了,“秦淵點頭。
“不過,軍區也考慮到了你的精力問題,“王連長補充道,“他們會派幾個訓練專家配合你工作,分擔一些任務。“
“那就好辦多了,“秦淵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