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重心調整一下,后面的路更要小心,“段景林檢查了一下小王的裝備,“有困難及時說,不要硬撐。“
“我可以堅持,不能因為我一個人拖累整個隊伍,“小王堅定地說道,眼神中沒有恐懼,只有堅定。
“那好,我們繼續,但你要跟緊,“岳鳴鼓勵道,“前面還有更困難的路段。“
看到這一幕,參觀團的軍官們都被深深震撼了。
“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他們居然還能保持這種團隊精神,“李德華的聲音都有些顫抖,“這種品質在我們工兵部隊的老兵中都很少見。“
“而且你們注意到沒有,“林建軍指出了一個更重要的細節,“剛才那個救人的動作,完全是條件反射,沒有任何猶豫。這說明他們平時就是這樣訓練的,互相幫助已經成為了本能。“
“這種戰友情在正規部隊中都很珍貴,在新兵中更是罕見,“張志軍點頭贊同,“一般新兵在這種高壓環境下,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
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新兵隊伍終于翻越了南山。當他們到達山頂時,參觀團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有幾個年紀較大的軍官甚至需要停下來休息。
但新兵們的狀態依然很好,只是稍微調整了一下呼吸,就準備繼續下山。
“他們怎么還這么有精神?“趙建國邊喘氣邊說道,“我們這些不負重的人都累成這樣,他們背著四十公斤居然還能保持這種狀態?“
下山的路更加困難。陡峭的坡度加上松散的石頭,讓每一步都充滿了危險。參觀團的軍官們都小心翼翼,生怕一腳踏空。
但新兵們在下山時展現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技巧和膽量。他們采用一種特殊的側身下坡方式,既能降低重心保證安全,又能保持較快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下坡過程中依然保持著隊形,相互照應。
“這種下坡技巧我從來沒見過,“陳明華仔細觀察著,“既不是普通的登山技巧,也不是常見的軍事越野動作,更像是...“
“更像是什么?“其他人急切地問道。
“更像是在實戰環境下的戰術移動,“陳明華想了想說道,“追求的是速度和安全的最佳平衡,而且明顯考慮了作戰需要。“
“你是說,他們練的不是普通的體能訓練,而是實戰技能?“張志軍敏銳地抓住了關鍵。
“很有這種可能,“陳明華點頭,“這種技巧在我們偵察部隊中叫做'戰術機動',是高級訓練科目。“
下山后,隊伍來到了所謂的石橋村。參觀團本以為這里會輕松一些,結果發現情況更加驚人。
所謂的石橋,其實就是橫跨一條山澗的幾塊大石頭。石頭之間的間距不等,有的近有的遠,最寬的地方將近兩米。而山澗
“這也叫橋?“趙建國站在“橋“頭看著那幾塊搖搖欲墜的石頭,“我們不負重都要小心翼翼,他們背著四十公斤怎么過?“
“這根本就是在玩命,“林建軍直接說道,“萬一掉下去怎么辦?“
“而且石頭表面還有青苔,很滑,“李德華指出了更危險的因素。
但新兵們的表現再次讓他們目瞪口呆。
岳鳴首先示范,他站在第一塊石頭上,仔細觀察了一下每塊石頭的位置和狀態,然后開始跳躍。雖然背負著沉重的裝備,但他的動作依然靈敏準確,每一步都穩穩地落在石頭的中心位置。
“這平衡能力絕了,“張志軍贊嘆道,“背著四十公斤還能在這種地方如履平地。“
更讓參觀團震撼的是,其他新兵依次跟上,雖然過程中有些緊張,有些小心翼翼,但都成功通過了這個危險的“石橋“。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個人因為害怕而退縮或要求幫助。
那個剛才差點摔下山的小王,在通過石橋時顯得特別小心,但依然堅持自己完成,沒有要求特殊照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