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
二天。
三天過去。
三天后的清晨。
今天是前往鐵道研究所報到的日子。
李愛國起了個大早,啃了五個窩窩頭,吃得飽飽的,推著自行車離開屋子。
路過南易家門口的時候,梁拉娣聽到車轱轆的聲音,抱著南小鷹走了出來。
南小鷹現在已經三個多月了,因為吃了奶粉,小臉長得肥嘟嘟的。
這小子似乎認識李愛國,距離很遠就伸出手咿咿呀呀。
“愛國兄弟,這么早去上班啊?”
“是啊,小鷹長這么大了。”
李愛國捏捏南小鷹的小臉蛋,笑著問道:“梁拉娣,電動縫紉機改造得怎么樣了?有什么困難嗎?”
“沒困難,所有材料都齊備了,只是結構有點復雜,再給我五天時間,保證能夠改造好。”梁拉娣挺起胸膛說道。
“不著急,慢工出細活,我還得上班,先走了。”
叮囑兩句,李愛國出了四合院,騎上自行車迎著金燦燦的朝陽,朝著鐵道研究所駛去。
鐵道研究所對于這次前進蒸汽機頭的改進工作非常重視。
特意調撥了一間實驗室專門供改造項目組使用。
這間實驗室是去年整體從湯山搬運過來的,里面的設備在這年月具備國際先進地位。
車輛制動試驗裝置、閘調器試驗裝置、單車制動試驗器、各種閥等機車實驗設備一應俱全。
項目組在實驗室里碰了面之后,董工把李愛國介紹給了項目組員們。
“各位,這位是前門機務段的火車司機李愛國同志,擔任改進組的副組長。”
話音剛落,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裝的年輕人便舉起了手。
“董工,這事兒不對吧。李愛國只不過是火車司機,是工人,為什么能擔任副組長。”
董工深深的看了那個年輕人一眼,笑著說說道:“這是研究所劉主任的決定,你如果有什么意見的話,可以直接跟劉主任提。”
那個年輕人沒有再說話。
不過看向李愛國的目光依然不善。
李愛國沒有想到,自己剛來到這里,就有人要呲牙。
“這人是誰啊?”
趁著那些研究員們研究機車圖紙的空檔,李愛國將董工喊到了一邊。
董工抬眼看看那個年輕人,道:“他名叫鄭涵,西桉交通大學研究生,真正的天驕之子,去年進到大同廠里,被定為了五級工程師,現在是大同廠的技術骨干。
研究生學歷倒不希奇,我們研究所里也有四五個研究生,關鍵是鄭涵的導師是劉正鐸教授!”
研究生還不稀奇.自己只是中專生.李愛國腹誹兩句,說道:“劉正鐸這個名字有點熟悉”
“劉正鐸教授是大同機車廠的總工程師,在解放前已經是蒸汽機車方面的權威了,還曾在一機部擔任總顧問。”
“.”
部委的總顧問.好大的來歷啊。
李愛國能夠理解鄭涵為何能夠作為大同廠的代表參加機車改進工作了。
此時正在研究圖紙的鄭涵卻有些郁悶。
他家是三代貧民出身,父親、母親,哥哥和姐姐都是工人,倒不會看不起工人出身的李愛國。
只是鄭涵認為術業有專攻。
在這種技術要求很高的項目中,有那么多高學歷研究員,卻讓一個工人擔任副組長,有點整治掛帥的嫌疑。
他身為一個立志研究火車技術的科研人員,素來討厭這種制度。
而且。
那個工人大老粗此時似乎一點都不著急,反而跟鐵道研究所的后勤主任討論起了午飯。
最關鍵的是,整個改進小組里只有鄭涵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