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總工等那些研究員們都回到位子上后,抬頭看看一直沒有發言的李愛國。
“愛國同志,這些改進方案是你搞出來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李愛國挺直胸膛:“劉總工,我就是個火車司機,這里的都是優秀人材,本來沒有發言的權力,既然你點了我的名,那我就獻丑了。”
劉總工道:“有什么意見放心的提,咱們是學術討論,不上綱上線。”
如果說此時是別人講這些話,李愛國肯定不相信。
但是劉總工這種老同志是真心為了鐵道事業發展考慮。
所以,李愛國也沒藏著掖著。
“現在鐵道研究所里面的實驗室已經搭建好了,各種設備一應俱全,改進小組也建立了。”
鄭涵舉了舉手說道:“我們大同廠內的設備也很齊全,我們的研究員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超這里。”
“鄭研究員的話有道理。”
李愛國不緊不慢的說道:“只是這次改進的動作很大,涉及到機車的方方面面,只是靠著那些蒸汽機研究員恐怕很難完成任務,隨時需要各種人才的幫助。
京城內各種人才齊備。”
此話一出,劉總工立刻明白過來了。
看到鄭涵還要舉手,他攔住了鄭涵。
“愛國同志的意見很有道理,老王,國璋,既然改進小組已經建立了,我看大體架構就不要變動了。
只不過這次的改進大部分由愛國同志提出來,應該由愛國同志擔任改進組的組長,然后再選擇兩個副組長。”
李愛國瞬間明白了劉總工的用意。
李愛國是前門火車司機跟鐵道研究所和大同廠都沒有隸屬關系。
鐵道研究所和大同廠分別出一個副組長,屆時一旦改進項目獲得成功,兩個單位的功勞一般大小。
既避免了紛爭,又有利于改進機車。
這位老總工雖然多年來一直沉浸在研究中,但是像他這種從大風大浪中闖過來的老同志,沒有一點手腕怎么可能呢!
大同廠王副總工和鐵道研究所劉國璋也明白了劉老的用意,紛紛點頭:“聽您的安排。”
最后,王副總工和劉國璋分別擔任副組長,各自負責部分改進項目。
為了加快改進進度,劉總工特意從大同廠抽調出一大批研究員奔赴京城。
原本只有十幾人的改進小組,人數達到了四五十人。
并且那些研究員們個個都是高學歷人才。
李愛國還是第一次負責這么大的項目,不過倒沒有緊張。
畢竟還有王副總工和劉國璋。
他這個組長只不過是個吉祥物罷了。
跟李愛國預料的一樣,在王副總工和劉國璋的安排下,改進工作如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考慮到改進項目意義重大,劉總工特意以大同廠的名義,跟上級申請了一批生活物資。
一千斤豬肉,五百斤牛肉,半卡車精白面.鐵道研究所后勤處王主任感覺自己豪橫起來了。
有了物資,改進小組的伙食再次上了個臺階。
李愛國重新過上了打卡吃飯的好日子。
這陣子契科夫教授的心情很好。
大同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他趁著空閑的機會,四處游覽風光。
尤其是契科夫教授對于dt市制帽廠特別感興趣。
這個廠子生產出來的雙雁牌羊剪絨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