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含淚默默獻出自己的面碗。
好在嬴政還顧忌自己這趟是微服出訪,克制地只挑走了兩根面條。
趙高迫不及待挑起一根面條嗦進嘴里,雙眼猛地瞪大。
下一刻,操著筷子不是很熟練地挑起剩下的幾根面條囫圇著往嘴里塞
章柳把他的小動作看在眼里,端著一只小瓦盆放到嬴政面前的桌上。
“這是特意給您盛的,已經不燙了,趕緊嘗嘗。”
早在行宮蹭飯的時候,章柳就發現,這時候不僅有醬,還有醋。
這里的醬,叫醢,多用肉類、魚類發酵而成,有的還會在釀造時加入動物血,被叫做醓。
醋在這時候被叫做酢,也已經有了專門的釀醋作坊。
口感確實跟后世的有些出入,但不管怎么樣,總歸是醬有醬味,醋有醋味,章柳已經很滿足了。
面少餡多,所以這一頓包出來的水餃被迫皮薄餡大,個個跟個小豬似的。
蘸一下用醬醋和藠頭碎調成蘸料,一口咬下去,不管是薺菜餡的,還是韭菜餡的,都鮮得讓人欲罷不能。
嬴政一口氣吃了小半盆水餃
章柳往陶碗的熱湯里舀了一點豬油,夾進去幾個餃子,再撒點小蔥碎,水餃爆改餛飩。
煮水餃時不可避免碎了幾個,餡料漏到鍋里,餃子湯也多多少少沾了點鮮味,調進去一點豬油和鹽,別有一番風味
吃一口餃子喝一口湯,章柳心滿意足地瞇起眼睛。
如果再加點蝦皮和紫菜,就完美了
最后半個餃子塞進嘴里,再伸出筷子去夾餃子
沒了
嬴政心虛地背過身,筷子輪到飛起。
章柳不死心,環視一圈,從瓦盆到竹簾,空空如也。就連兩口陶釜里的湯也被刮得干干凈凈。
得,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就吃了個半飽
午吃飽晚吃少,就當養生了。
然而,她還是低估了嬴政的胃口,吃完餃子喝完湯,小嘴一抹,就把自家的磨粉三件套給卷跑了
工具卷走了不說,還要把阿婉借走兩天,教宮里的尚食令做餃子面條。
當大王的,就是可以這么任性。
出去勘查的時間不能再推了,章柳跟鄭國約定好,第二天一早在北城門碰頭,出發前往仲山。
這一走,說不準哪天才能回來,嬴政做主,讓蒙恬從蒙家選了個精通劍術的女使,隨行保護照顧章柳。
章柳沒有推辭,從善如流接受這份好意。
當晚,蔡嬸點著油燈給她收拾包袱,為了不浪費燈油,章柳讓阿婉給自己裁了兩張紙,用細麻繩縫成簡易的本子,開始寫食譜。
除了面條和餃子,她還寫了饅頭的做法。其中最詳細的,就是怎么用酒曲制作老面。
“我也只是知道大概的做法,過幾天新作的磨盤就能送過來了,到時候你跟蔡嬸在家慢慢試,若是做成了,就讓丁叔給蒙家老將軍送一些。”
一來感謝蒙家仗義,半點說道也沒有,就給丁叔和蔡嬸放契。二來也算是給蒙恬遞個信兒。鍋盔雖然是秦軍一大法寶,但多個饅頭給將士們改善改善伙食應該也不錯。
阿婉和蔡嬸不識字,為了讓她們看懂食譜,章柳盡量畫圖,多年攢下來的作畫技能總算派上了用場。
不得不用數字和文字標注的,她盡量用學會的秦大篆,不會的就用自己的簡筆字,連夜還教了阿婉09阿拉伯數字。
阿婉唯恐睡一覺醒來就忘了,小心翼翼在每個數字下面畫杠杠標注,1是一條杠,2是兩條杠9是九條杠。
油燈下,看著阿婉跟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正經嚴肅表情,章柳恍惚間想起了自己當年初學外語時的情形。
糟心啊
轉念再想想現在這世界,七國各有各的文字,這會兒要是開個研討會,推廣普及個技術
章柳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始皇帝一統天下、統一文字是多么偉大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章柳起床出房門,才發現蔡嬸已經用前晚剩下的面粉給自己做了四個大鍋盔。
四個不多
每一個直徑都在五六十厘米,厚度也都在十五厘米左右,目測足有四五斤重
而且,每個鍋盔上都鉆了兩個眼兒,兩個一組,用麻繩系著,跟個褡褳似的。
章柳立刻腦洞大開,想象自己脖子上掛著麻繩,前胸、后背各貼著個大鍋盔
知道的是勘查渠道,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負重越野拉練呢
不行,畫面太美,她不敢再想。
“姑娘,來客人了”
章柳剛把腦子里的美好畫面甩出去,就聽到丁叔的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