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也去,一起走。”
“正魯興的味道是真的好。”
“可不是嘛,明明那把子肉、肘子、豬蹄和四喜丸子都是魯菜,可味道就是跟我們這幾乎一模一樣呢”
“還是人家廚師的手藝好啊。”
“廚師手藝好是肯定的,人家老板是全國烹飪狀元。”
“對對,老板有那樣的手藝,難怪是全國狀元。”
“我的意思是,他明明是魯菜廚師,怎么會對我們當地口味那么了解”
“人家肯定是吃過不少當地菜,所以才對我們這邊口味了解。”
“對了,他請的掌勺師傅,是余師傅,也很有名的。”
“余師傅手藝確實沒的說,以前我經常去他店里吃。”
“說明人家全國烹飪狀元確實有本事,而且也懂得識人用人。”
因為口碑越來越好,再加上本地電視臺和報紙的報導。
很自然讓分店吸引到的人也越來越多。
尤其是贛省其他地方來省城里討生活的人,他們對這家店是非常喜歡。
首先是口味上可以滿足他們,其次是價格上也是他們能接受的了。
最關鍵一點,這家店對他們沒有絲毫歧視。
一些人干了一天的活,渾身上下都非常的臟,但是服務生依然會讓他們進門,讓他們可以隨意坐下來吃。
有時候一些身上比較臟的人不好意思,進店里買飯就說是打包帶走。
然后買了就走出店里來,在店外馬路牙子上坐下來吃。
馮正明看到這種情況,他讓服務生專門準備一些小凳子。
可以讓這些不好意思在店里吃的人,可以坐在門外的凳子上吃。
馮正明的這種安排,也使得他的店獲得更多人追捧。
自然也就讓他的名聲是非常好。
看到店里生意好,心情最好的還是羅晴。
她這一次提前過來,認真對當地進行各種的考察。
自己都吃得上火了,還是堅持去了解當地人的口味,去吃那些街頭備受本地人喜歡的小館子。
正因為羅晴調查的很細致,才能讓馮正明一舉把分店開的非常順利。
才能讓馮正明找到了余福祥這樣好的廚師來掌勺。
所以馮正明這些天一直都在夸獎老婆厲害。
羅晴看到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有收獲,她心里是相當的高興。
因為這一次,終于是她自己幫丈夫做成了一件事。
以前羅晴很多時候都是跟在丈夫身邊。
好多事情她看似都參與,但實際也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這次不同,沒有羅晴前期的大量調查數據,馮正明這家店不可能一開業就能如此火爆。
所以看到店的生意好,羅晴真是獲得極大的滿足。
馮正明陪著妻子帶著女兒,又在洪城多住了幾天。
可以說是,讓妻子好好獲得了成功的滿足。
然后他在分店里和所有人最后一次開了個會。
這次開會,馮正明甚至讓妻子來主持。
羅晴已經很有經驗,她也沒有多余的廢話,很誠懇表達了對大家努力的感謝,并且很誠懇地感謝余福祥的加入,把店里后續的一些東西交給了余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