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追擊董卓的好機會,但是趙徽知道,董卓已經安排人斷后了,曹操這次去追擊,注定還是要失敗。
猜到董卓會派人斷后,伏擊追兵的人不在少數。
袁紹也都告訴曹操,要小心中了埋伏,但是曹操并沒有聽進去。
就算知道董卓會派人埋伏,曹操也還是要去。
畏首畏尾并不是曹操的風格。當斷就斷,他不會因為別人的猜測,而就改變自己的決策。
趙徽自然沒有跟著去,如果袁紹愿意,帶領所有諸侯,一起去追擊董卓,這個決策肯定沒有問題。
董卓裹挾數十萬百姓,這一路上行軍速度會很慢,袁紹他們完全可以跟在后面,不斷騷擾董卓,將董卓的兵力慢慢蠶食掉。
但是袁紹不愿意追擊,只靠曹操趙徽這一萬多人貿然追擊,中個埋伏就全軍覆沒了。
趙徽沒有跟著曹操去追擊董卓,而是帶著人在洛陽城內滅火。
雖然在董卓的逼迫下,無數百姓背井離鄉。
但是城內幾十萬的百姓,終究還有一些躲藏起來,不愿意跟著去長安。
房子被燒,財物被奪,此刻留在城內的百姓,已經是一無所有。
接下來有的人要么活活餓死,要么成為流民,四處流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戰爭中,最無辜的就是這些普通百姓。
只因為董卓不想在與聯盟軍繼續打下去,決定遷都,就弄得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家破人亡。
趙徽現在既然到了洛陽,就不可能看著這些百姓餓死。
軍人的職責早已刻在骨子里。
面對這些無家可歸的百姓,趙徽會盡可能的去幫助他們。
或許只是一杯清水,就能救回一條性命。
早一點滅掉大火,也就會有更多的人幸存下來。
但是對于這場大火,趙徽僅僅只有一萬人,想要第一時間完全撲滅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們只能從護城河中,將水引來,且連人手一個水桶都做不到。
一部分人在全力滅火,一部分人在城內尋找那些幸存者。
董卓離開的時候,火放的非常突然。
一隊又一隊的西涼騎兵,騎著戰馬從空寂的街道上跑過,將手中的火把扔到周邊的房屋中。
而躲藏起來的百姓,剛開始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些西涼兵在放火,聽著外面的馬蹄聲,他們根本不敢露頭。
等到察覺到屋子起火后,這個時候很多人在想出去,就已經來不及了。
一棟棟屋子的火被滅掉,趙徽不時就能在廢墟中,看到一具被燒黑的尸體。
董卓多年來隱藏在心中的暴戾徹底被釋放。
或許是已經知道,皇宮內已經沒有值錢的東西,也可能董卓遺漏的那些,現在也被士兵們搶走。
袁紹等諸侯終于下令,讓士兵先滅火,清理廢墟。
趙徽將那些還沒有死的百姓,聚攏在一起,統一發放食物。
洛陽城內,僥幸活下來的百姓,真的不多,只有幾千人,還不如那些諸侯手中的士兵數量多。
只是趙徽現在可以給他們一口吃的,但是他們日后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大的問題。
洛陽這里,現在已經不適合人生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