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很清楚,趙徽肯定不會相信他。
所以他這段時間,和趙徽的接觸中,一直故意表露自己,想要的是冀州,只想要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而將自己窺視幽州的心,給隱藏起來。
公孫瓚不信,經過這么多重的偽裝,趙徽還能看出的目的。
只要袁譚的糧隊到達薊城,他在接管了糧隊后,馬上就去北邊,占據一座城池。
到時候他要看看趙徽怎么對付他。
正面公孫瓚現在完全升不起和趙徽對抗的念頭。
但是如果依靠城墻據守,公孫瓚還有一點信心。
如果趙徽親自率領大軍前來,他也可以棄城而走。
他不好過,他也不會讓趙徽好過。
他恨袁紹,也恨趙徽。
他沒有在趙徽面前,隱藏自己對趙徽的恨意。
因為公孫瓚清楚,如果他說不恨趙徽,趙徽也絕對不會相信他的話,反而會更加防備他。
他和趙徽說更恨的是袁紹,但實際上他最恨的還是趙徽。
如果不是趙徽,他也不需要投降袁紹。
是因為趙徽,他才無法留在幽州。
趙徽在是罪魁禍首。
從冀州來幽州的路上,公孫瓚確實在想著,能不能夠趁機奪回幽州。
那個時候,公孫瓚認為幽州才適合自己,他有信心能夠重新在幽州立足。
但是在薊城的這一個月。
公孫瓚明白了。
不僅只是冀州不適合他,幽州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幽州了。
他在幽州已經沒有名望了,普通百姓現在心中只有趙徽。根本不知道公孫瓚是誰。
他還能留在幽州嗎?
他還能重新奪回幽州嗎?
即使坑來袁譚的二十萬石的糧草,和一兩萬士卒,公孫瓚也完全沒有信心。
他現在只想著在幽州,怎么當個攪屎棍,要趙徽不好過。
至于他自己,他已經放棄了。
這輩子就這樣吧。
如今天下各州都被人分了,他公孫瓚無錢無糧,想要成事,比五年前更加困難了。
除非他真的愿意向某個諸侯臣服。
可是已經投降過袁紹的他,不想再投降了。
和趙徽約定好利益分配后,公孫瓚也沒有在州牧府中多逗留。
趙徽自然也不會留他下來吃飯。
公孫瓚也沒有在薊城內閑逛,而是直接回到驛館內。
不管是田豐還是公孫瓚,來到薊城后,其實都很少出現在州牧府和驛館之外的地方。
公孫瓚還擔心,如果他在薊城內多走動,會引起趙徽更大的警覺。
對于薊城的了解,都是從鄒丹等人口中得知的。
“將軍,我們真的要殺回冀州,只要一個魏郡?”
等公孫瓚回到驛館后,鄒丹問道。
“當然不,你以為趙徽真的會把魏郡讓給我?”
公孫瓚冷笑一聲道:“他不過把我那刀死,等我殺了袁譚兄弟,保證也是你我人頭落地之時。”
即使趙徽說,可以給公孫瓚兩年時間,在對魏郡下手,公孫瓚也不相信趙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