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徽剛剛接管幽州的時候,各郡太守手里差不多都有五千到一萬的士卒。
如今雖然還有五千,但是這五千已經不是他們能夠輕易指揮的了。
兵權已經被趙徽漸漸分隔出來。
這次如果不是典韋要求支援,范陽郡太守陳宏,也不可能這么容易就派出大軍。
不說請示趙徽,如果他的命令不正常,都尉是可以拒絕執行太守的命令。
都尉雖然還是太守的下級,但是太守只能是請都尉配合,而不是命令。
在以前都尉哪里敢拒絕太守的命令。
就算是那些特別強勢的都尉,就算他們背后有強大的家族。
他們也要聽從太守的命令。
而如今的幽州,雖然都尉的官職還是比太守小,太守正常情況下,也還是可以對都尉下達命令。
趙徽給都尉唯一增加的一點,就是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太守的命令是不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他們可以直接拒絕,不用服從命令。
這些太守如今想要反叛趙徽,比起以前更難了。
他們手中的權利被削了。
趙徽不會給他們機會。
行政權和軍權是一定要分開。
在趙徽剿滅躲進深山的三百山賊時。
典韋也等來了范陽郡太守派遣過來的五千援兵。
然后典韋第一時間就對公孫瓚發起了進攻。
但是公孫瓚在看到五千援兵到來,他也是馬上就做好了準備。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調動士兵的戰意。
前路被典韋攔住,如果他們想要回家,就一定要擊敗典韋。
在加上糧草已經沒有多少了。
在調動士兵的情緒上,公孫瓚不如曹操劉備,但是他也有不錯的水準。
好歹他當初也是一方諸侯,手里有過十萬大軍。
這一萬多的袁軍,在公孫瓚的調動下,確實爆發出了很強的戰力。
雖然沒有達到破釜沉舟的決然,但是戰力比平時也是提升了三成之多。
這一場戰斗,公孫瓚和典韋都是早有準備。
公孫瓚知道典韋在等援軍。
典韋也知道公孫瓚準備破釜沉舟。
戰斗開始的時候,就非常的激烈。
典韋率領兩千騎兵,直接沖進公孫瓚的大軍中。
另外五千士兵,也是拿著長槍長矛,奮勇殺敵。
他們都是從冀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了。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
袁軍這邊,情緒被公孫瓚調動起來。
他們想要回家。
他們必須要沖過去,將擋在自己面前的敵人撕碎。
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
公孫瓚的身影,從戰場上消失了。
“公孫瓚不見了。”
消息在袁軍中傳開。
他們朝帥旗的位置看去。
帥旗還在飄揚,但是公孫瓚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
“投降者不殺。”
典韋率領的兵馬高聲喊道。
袁軍被公孫瓚調動起來的戰意,在公孫瓚消失,在戰場上響起投降者不殺的聲音后,猶如潮水一樣,迅速退去。
剩下的袁軍全都放下了武器。
這一場戰斗,開始的時候非常激烈,而結束的也很迅速。
典韋讓人清理戰場,并沒有發現公孫瓚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