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導致畫上的成吉思汗,的確和蒙哥吉雷汗挺像的
捧著馬林畫的素描畫像,蒙哥吉雷汗非常激動,也非常自得。一時高興之下,蒙哥吉雷汗直接賞賜了馬林100匹“蒙古馬”
事實上,蒙哥吉雷汗嘴里所謂的“蒙古馬”,是早年拔都西征建立金帳汗國后,帶來的蒙古馬和當地東歐馬的混血后代。
其特征,已經和蒙古馬不大像了。不過,還是保留了不少蒙古馬的特點的。比如,耐力強,適合遠征;耐寒以及耐粗飼
雖然耐力可能已經比不上原始的蒙古馬,但是,比嬌貴的歐洲馬要強多了。后來哥薩克騎兵騎乘的頓河馬,其實就是蒙古馬和當地東歐馬混血的后代。
這種馬受到東歐本地馬血統的影響,體型比原始蒙古馬高大,而且保持了蒙古馬耐力強、耐寒和耐粗飼的很多優點。后來的哥薩克,就是騎著這種蒙古馬的后代,征服了西伯利亞。
對于馬林而言,這種東歐蒙古馬,雖然體型有點小畢竟是蒙古馬的后代,但因為耐力強和耐寒、耐粗飼,是非常優秀的軍馬。
甚至,其耐粗飼的特性,才是最霸道的
要知道,蒙古人和韃靼人養馬,都是在草原上放養的,只是隨便吃草而已,只有被挑選為戰馬后,才會有吃飼料的機會。而且,即使成了戰馬,平時也是吃草多于吃飼料。
這樣一來,蒙古馬的飼養成本就非常低。不像歐洲戰馬,固然高大威猛,但天天要吃好的。而歐洲燕麥價格那么貴,養一匹戰馬,對于普通人家都是很高的開支了。往往,一個一千英畝大的騎士領,只能養幾匹戰馬,再多,就養不起了。
而蒙古系的戰馬,耐粗飼的特點,那就太霸道了。人家隨便在草地上放養,不要花什么成本。想要拿來當戰馬了,直接揮著套馬桿過去套回來就行幾匹馬看不出來,成千上萬匹,那就對比驚人了。
養一萬匹歐洲馬,可能要花費巨大的代價。而養1萬匹蒙古系的戰馬,成本要低一大半
而且,歐洲馬,即使是騎兵用來換乘的馱馬,也經常需要喂飼料,非常不劃算,飼養成本也高于蒙古馬和東歐蒙古馬頓河馬。
所以,歐洲人在中世紀,很難組織起大規模的騎兵。直到后來富強起來了,并普及了全民稅收,才能夠養得起超過萬人的騎兵隊伍。但靠著飼養成本低的優勢,蒙古人和韃靼人隨便都能拉起幾萬騎兵來,非常恐怖。也因此,克里米亞靠著騎兵優勢,可以欺負俄羅斯很多年
鑒于此,馬林對于獲得東歐蒙古馬頓河馬,也是很高興的。這種馬,也許不適合板甲騎士騎乘,但拿來給輕騎兵用,不要太好哦。首先,飼養成本低,可以節約大量成本,也有利于大規模配備。
另外,這種馬耐力強,適合長途奔襲,很適合馬林推崇的“閃電戰”。即便是板甲騎士,戰斗時也許不能使用這種體型偏小的東歐蒙古馬,但趕路時,用來換乘,卻是絕佳的選擇。至少,在趕路山,東歐蒙古馬比歐洲高頭大馬耐力要強多了
因此,馬林立即“謝恩”,感謝蒙哥吉雷汗的“厚賞”,并打算把這100匹東歐蒙古馬帶回去繁殖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