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納達島終于產糖了,一批格林納達島出產的紅糖,被運回了東弗里斯蘭,供應奧里希王宮的消耗。
實際上,格林納達的甘蔗種植,還在進一步擴大中。因為甘蔗節點可以培育甘蔗苗,因此,收獲的甘蔗,大部分都被用來繼續培育甘蔗苗,然后擴大種植了。
但是,一直不出糖也不好。按照慣例,要是一直看不到收益,那些個歐洲貴族老爺們,肯定會很生氣的。事實上,馬林并沒有那么短視,格林納達總督老喬治還是挑選出一批長勢不好的甘蔗,用來榨糖
最后,返回埃姆登港的船,共給馬林帶回了20袋大米,供馬林做蛋炒飯;20袋生姜,用來作為香料和調味品;20袋大豆,用來嗯,被馬林拿去磨豆漿、做豆腐去了最后就是5袋蔗糖紅砂糖
但是,對于這些貨物的包裝,馬林則有些吃驚了
大米、生姜和大豆用麻袋裝,這沒問題。但是,那些蔗糖為什么要用獸皮袋不知道獸皮很貴嗎這樣小批量的運輸蔗糖自然沒問題,但馬林以后是要把蔗糖做成一個產業的。這樣一來,包裝蔗糖的容易,成本也是需要控制的。不然,口袋價值太高,不是膈應人么
畢竟,蔗糖到最后,還是要面向大眾的。用獸皮口袋裝蔗糖,太奢侈了點
“為什么不用油紙裝蔗糖呢”馬林問負責跑美洲航線的船長光頭阿本。在馬林的認知里,這個時代沒有塑料袋,自然是用防潮的油紙袋為最佳了。
阿本撓了撓自己光禿禿的腦袋,想了想說道
“大人,油紙價格不比獸皮便宜啊”
“啊”馬林愣了下,然后,他找來科勒,讓他派人去打聽下。
果然,科勒的人回來后,告訴馬林,油紙價格真的不比獸皮便宜,還沒獸皮結實
馬林隱隱地想起來,歐洲目前的造紙術,大概還是唐朝時期阿拉伯人學過來的早期造紙術。也就是用破布、漁網、樹皮等原料造紙的辦法。
但是,歐洲布料價格很貴,用破布當原料紙張成本不高就有鬼了
而此時的大明,已經開始流行竹紙。竹紙就是把竹子放在石灰塘里泡上一百多天,泡爛了,再拿去造紙。
竹子在華夏到處都是,尤其是南方。而且,毛竹生長很快,原料易得。因此,華夏的紙張,成本要遠低于歐洲的破布、漁網造出來的紙張。
直到乾隆時期,法國的傳教士蔣友仁原名伯努瓦米歇爾才在華夏偷竊了造紙術的秘密,把新式的造紙術,畫成圖,送回巴黎。
就現在而言,歐洲紙張的價格,還真不算便宜。以至于,貴族們在簽署文書的時候,干脆使用比紙張貴一點,但更加結實耐用的羊皮紙了。
而且,說起歐洲目前的油紙,那成本更高。因為,歐洲流行的油紙,是牛油紙。牛油價格多貴啊在這個缺乏油水的時代,牛油那價格
紙張在歐洲本來就貴,加上泡了牛油,價格更貴,基本和獸皮差不多了。但獸皮不僅防水,而且更加結實。所以,在運送蔗糖的時候,歐洲人干脆使用獸皮袋了。
馬林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之前貌似打算在布雷頓角島,利用當地的森林資源造紙的。為此,他還派人去埃及購買煮紙漿所需的芒硝硫酸鈉來著。只是,之前忙于戰爭,他差點忘了此事。
于是,他趕緊找來相關人員,詢問芒硝的購買情況。結果,馬林被告知去埃及的船,已經購買了幾十袋芒硝回來了,并找到了穩定的供應商。只要有需要,買他幾百幾千袋芒硝都可以。只是,馬林后來一直沒提購買芒硝的事情,造紙的事情也被耽擱了,去埃及的船也就只顧著購買天然蘇打了,不再增加芒硝的采購。
事實上,現在布雷頓角島上,悉尼灣北邊的北悉尼礦區的煤礦已經被發現了,并已經開始開發了。而且,布雷頓角島上,包括北美大部分地區,都是叢林密度的地區。
在北美發展造紙業,絕對是最佳選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