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那上千懂木工的農奴,馬林的打算是,到了亞美利哥島后,先讓那些農奴木匠給那300多造船工匠打下手。那300多老造船工匠的任務,就是新造一艘500噸級的“霍夫曼級”戰艦。而那上千名農奴木匠,則先在一旁打下手,觀摩學習。
然后,再利用亞美利哥島上豐富的木材資源,隨便砍點木材下來。未必需要風干兩年的木材,而是直接用普通的木材,顯然那些農奴木匠先練練手,造幾艘小點的漁船。幾艘小漁船造下來,那些個農奴木匠也差不多對造船流程熟悉了。屆時,他們就可以真正地幫那些老牌的造船工匠打下手,一起參加制造500噸級的戰船和武裝商船了。屆時,一千三百多工匠,完全可以同時開工建造三四艘500噸級的戰船。
此外,塔拉還遞交了一份申請,申請正式開始開發亞美利哥島南塔克特島邊上的哥倫布島馬薩葡萄園島。
主要的理由,就是哥倫布島上,也有大片的森林。即使暫時先不在哥倫布島上開墾農田,但先在哥倫布島上伐木,把適合造船的橡木先砍伐下來,并保存風干,也是好的。
不但如此,哥倫布島上的氣候和亞美利哥島上差不多,很適合種植大豆。甚至,塔拉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在哥倫布島上嘗試種植小麥。
身為一名新晉的貴族,塔拉自家在東弗里斯蘭伯國也是有封地的,產出也不少。每年的收益,也有上萬金幣。
所以,塔拉對生活的要求,也變高了。比如,塔拉開始嫌棄黑面包了,開始喜歡上小麥面粉做的白面包了。
但是,塔拉也明白,德意志北部地區,因為氣候偏冷,其實不大適合種植小麥,而是最適合種植黑麥。因此,想吃白面包,其實是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小麥的。
之前,塔拉跟在馬林身邊的時候,聽馬林講解過一些農業知識,諸如“積溫”什么的概念。雖然沒聽懂,但塔拉卻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北美雙島的積溫,是比東弗里斯蘭伯國高的。別的不說,光是夏季,北美雙島就比東弗里斯蘭伯國要熱。而馬林說過,炎熱的夏季,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很有必要的。
按照馬林的說法,北美雙島因為夏季氣溫的關系,比歐洲北部更適合種植大豆。那么,塔拉就推斷北美雙島,是不是比東弗里斯蘭更加適合種植小麥呢
他把這個設想,提交給了馬林。馬林馬上給出了積極的回應。再給塔拉的回信中,馬林肯定了塔拉開發哥倫布島的設想。而且,還給塔拉送去了幾麻袋小麥,讓塔拉在春耕時,嘗試在哥倫布島上種植春小麥。
不過,馬林還是反復強調造船和伐木,才是塔拉更需要重視的。至于小麥種植,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沒啥。
眼下的歐洲小麥,品種實在太差了。一般小麥頭一年11月份種下,要到第二年10月份才收獲。如此長的生長周期,在馬林眼中絕對是渣渣啊。倒是華夏的小麥,已經可以和水稻輪作了,生長周期要比歐洲這時的小麥短很多。所以,在打通大明的航線后,馬林打算去華夏引進生長周期短很多的華夏小麥,以取代歐洲這個時候的劣質小麥品種。因此,對于塔拉在哥倫布島上種植小麥是否成功,馬林完全不在乎。
事實上,在馬林眼里,北美雙島不過是馬林殖民北美的一個跳板而已。而且,兩個島上,也沒多少橡樹。
橡樹真正多的地方,還是在大陸上。只有占據了大陸,后世賓夕法尼亞州的地方,獲得數不盡的適合造船的賓州紅橡,那才是真的大發。馬林現在琢磨著是不是該發兵征服北美大陸了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