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把兩大黃金國度的資料作了整理后,派人送往羅馬,給自己的岳父尤利烏斯二世,并附了一封信,建議岳父在重新確定托德西拉斯條約時,把這兩個黃金國度,當做談判條件加進去,分給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
這一次,馬林打算請自己的岳父,明面上偏幫西班牙,實際上坑西班牙。當然,明面上幫西班牙,就是赤果果地坑葡萄牙了。但葡萄牙也不是軟柿子,還是需要借口的。
所以,馬林已經幫尤利烏斯二世想好借口了
找個借口,就是西班牙對天主教世界做出的貢獻。比如,1492年西班牙消滅格拉納達王國,把綠教勢力驅逐出了伊比利亞半島。嚴格來說,這對天主教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功勞。
因此,教廷完全可以以西班牙對天主教的發展有功勞為借口,偏幫西班牙。至于葡萄牙人,雖然大航海搞得熱熱鬧鬧,但確實對宗教事業沒啥貢獻。
基本上,葡萄牙就是一個亦商亦海盜的國家,舉國上下搞大航海可不是為了傳播天主教,而是為了利益。
而西班牙雙王不同,這對夫妻就是最虔誠的天主教徒。雖然說,攻占格拉納達王國,是屬于領土擴張,而不是純粹的宗教行為。但是,這對夫妻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倒是真的。1478年的時候,伊莎貝拉女王就設立了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大肆迫害異教徒,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
所以,從教廷的角度來比較的話,西班牙對天主教的貢獻比葡萄牙大多了,偏幫西班牙也算合情合理。
當然,葡萄牙人也不能說對天主教的傳播毫無貢獻。比如,非洲剛果王國,就受到了天主教傳教士的影響。
在1506年,剛果王國新繼位的國王阿方索一世,就是一名天主教徒。從此,剛果王國也將天主教定為了國教。
但可惜的是,阿方索一世要到1506年才會繼位。現在,阿方索一世還只是一個王子,對剛果王國的影響還很有限。
所以,葡萄牙目前也不能把剛果王國皈依天主教作為自己的功勞。因為,它還沒實現
在剛果王國皈依天主教之前,葡萄牙王國在宗教上的貢獻,的確是給西班牙提鞋都不配。因此,教廷偏袒西班牙,也不算過分。
總之,這次葡萄牙只能吃虧了。當然,馬林放出兩個黃金國度作為誘餌,要是吞下其中一個,也不算虧本。
只是,想要吞下非洲內陸的黃金國度,每個十幾二十年是辦不到的。畢竟,非洲氣候太過惡劣了。而且,兩個黃金國度也不是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
在酷熱的氣候和敵人的抵抗之下,想要占據其中一個黃金帝國,也很不容易呢。西非的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雖然不算太強,但也不是泥捏的。當地土著雖然裝備和戰斗力上比不上歐洲軍隊,但坐擁主場之利,還適應當地炎熱的氣候,不是沒有反抗的能力。
而對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而言,在炎熱的非洲大陸,翻越千山萬水,把數千或上萬兵馬以及大量的輜重補給送到內陸,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更何況,想要控制西非黃金產地,需要滅掉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兩個大帝國。想要控制大津巴布韋,則必須先要滅掉莫桑比克沿海的斯瓦希里人阿拉伯人和黑人的混血建立的沿海小國,然后再深入內陸,攻擊大津巴布韋城。同時,把軍隊從本土運到莫桑比克沿海,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畢竟,相隔千山萬水的。用船運輸軍隊,是很受限制的。
只要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掉進這兩個大坑,那么,馬林就可以偷偷地在美洲擴張勢力呢。同時,順便從巴拿馬開拓去大明的航線。
雖然說,從巴拿馬去大明,距離上可能遠一點,沒有走好望角那條路近。但是,這條航線,因為是東西向的,可以充分利用季風,一路順風順水,所花時間要比走好望角還少。不像走好望角路線,老是換風向,一會兒順風,一會兒逆風的。
把信寄出去以后,馬林開始處理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