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經過仔細的計算和精確驗證,李中易早早的就料定,只要堵死了營州的東門,城中四面一旦燃起不可撲滅的滔天烈焰,能夠活著逃出西門的敗軍,充其量不會超過一萬人
這一萬人,也僅僅是理論上的數字而已,實際可以逃出的敗軍只會更少,而絕無更多的可能。
道理其實異常簡單,所謂的一萬人逃出來,那是建立在沒有李家軍圍攻基礎之上的理論值而已。
現實是,城門只有那么寬,契丹人或是幽州漢軍的訓練水平,又遠遠比不過李家軍。
亂軍之中,你爭我奪,大家都想逃出門去,反而耽誤了逃命的速度。
這就和淮海戰役時的情況大致相仿,黃伯韜雖然在黃河上架設了一座浮橋,可是,由于單位時間通過率的極限,限制了浮橋輸送能力。
結果,由于何基灃、張克俠的臨陣起義,徹底打亂了黃伯韜的部署,最終使黃伯韜被圍殲于碾莊。
今夜,契丹人遇到的情況,同樣是個悲劇。沒被李家軍堵死的城門只有一個,可是,需要逃出火海的契丹人和幽州漢軍加在一塊兒,足足超過了七萬人
說句大實話,即使李家軍不圍攻西門的敗軍,這七萬人最終也只能夠逃出一萬人而已。
這就意味著,至少有六萬契丹軍隊,會被李中易放出的潘多拉魔火,燒死在營州城中。
當初,李中易指示作戰方略的時候,這個宏大而又殘酷的計劃,令在場的所有將領和參議們,全都驚得呆若木雞。
如今,作戰計劃獲得了超出想象的成功,李中易卻出乎意料的對楊烈下達了軍令,“傳令楊烈部,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幫著撲滅東門的大火,放幽州漢軍的殘部逃出去。”
這時,已經回到李中易身旁的李云瀟,很有些奇怪,他下意識的問李中易“爺,您平日里不是一直教誨小的們,宜將余勇追窮寇么”
李中易故意沒有正面回答李云瀟的問題,而是點了李翠萱的將,“你來告訴瀟松,我為何要放幽州漢軍的殘部一條生路”
李翠萱憤憤不平的瞥了眼李中易,對于這個大色鬼故意放縱竹娘,對她進行打擊報復的卑鄙手段,她豈能不知
不過,李翠宣又完全可以理解李中易的手段,不過是異論相攪罷了,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可是,看懂了和理解了是一回事,心里窩著的火無法發泄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真是個蠢才,大帥平日里的教誨,竟然全都忘在了腦后。”李翠萱抓住了機會,毫不客氣的對李云瀟大加嘲諷,“這么淺顯易懂的道理,居然沒看明白,真是白吃了這么些年干飯。”
李云瀟確實沒看懂,心里有愧,再加上李翠萱必然是他未來的小主母之一,即使心里多少有些不爽,也只得豎起耳朵乖乖聽訓。
“放了這些必死的幽州漢軍一條活路,你家大帥有可能獲得他們的好感倒在其次,關鍵是等你家大帥他兵臨幽州城下之時,只要稍微耍弄一些小手段,便可以讓契丹人猜忌城中的大股漢軍,那么一來,取幽州易如反掌爾。唉,奴家都說得這么明白了,你如果還不懂,那就活該笨死。”李翠萱雖然精明多智近妖,畢竟年紀尚幼,她被李中易狠狠的擺了一道,滿腔的怒火徹底的發泄到了可憐的李云瀟頭上。
李云瀟被李翠萱損得狗血噴頭,心里多少有些不爽,可是,他竟然顛覆了此前的一個認識無意中捉住了李翠萱這么一位百媚千嬌,卻又多智近妖的小狐仙,實在是一種萬幸。
竹娘是個明白人,只是平日里話不多而已。她眼睜睜的看著李中易借著李翠萱的手,敲打了大局感不強的李云瀟,在鍛煉李云瀟的同時,又讓李翠萱的快要憋出內傷的怒火,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出口。
這李云瀟別看年紀比李翠萱大不少,可是,除了忠實的執行李中易的命令之外,畢竟還缺少一份掌控全局的整體觀。
不過,竹娘也不是沒有收獲,狂妄自大的李翠萱,這么不給李云瀟面子,將來有她的苦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