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個度,李中易是個謹慎小心的個性,見好就收的優良傳統,一直保持良好。
就在李中易于大勝之后,果斷趁夜向東疾進的前幾日,東京開封府內發生了一件大事政事堂相公李筠,竟然暗中逃離了開封。
起因其實一點都不復雜,潞州那邊頻繁傳回急報,由于昭義軍節度使李筠長期被扣留在開封城中,昭義軍衙內都指揮副使劉繼沖,暗中勾結契丹人以及北漢國主,公然起兵反叛。
據報,劉繼沖率領的叛軍,在北漢軍的配合之下,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內,已經拿下了隸屬于昭義軍的兩座縣城,并且兵鋒直指李筠的老巢潞州。
主持朝局的范質,那可是修煉成精的老狐貍,他一眼便看破,這必是劉繼沖和李筠一起合謀故意設下的局。
早在周太祖郭威剛登基的時候,李筠已經是昭義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可謂是從龍重臣。
此后數年之間,李筠常駐潞州,以奇兵屢破北漢軍,因功加封為侍中。
從顯德二年到六年955959年,李筠連年與北漢作戰,先后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北漢的刺史、大將數百名。
及至,柴榮駕崩之時,李筠更是奉遺詔,成為了顧命八相之一。
當時,柴榮重病纏身之時,擔心李筠不服幼主,特意下詔把李筠召到了開封府。
名義上,李筠也是政事堂的八位相公之一,其實他和李中易的處境大致相仿,都是有其名而無其實的伴食宰相而已。
由于實力明顯比大周弱小許多倍,柴榮剛剛駕崩的那段日子,李筠倒也安分守己,沒有亂說亂動。
可是,當李中易兵敗身亡的假消息,傳入了開封府之后,李筠當即作出了判斷,機會來了
受到假消息的干擾,朝廷內外慌作一團,無形之中放松了對李筠的監視。
李筠借口去城外禮佛,走到半路上,卻突然發難,利用事先埋伏好的軍將,殺散負責保衛的近百名禁軍官兵,縱馬繞到黃河邊上,奪船北上。
朝廷得知消息后,趕緊派兵追上去攔截李筠,可是,早有預謀的李筠,竟然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找不見蹤影。
政事堂總共只有八位相公,李中易傳聞已死,李筠居然半路殺人逃之夭夭,其沖擊力是可想而知的震撼。
一時間,京畿震動,謠言四起,民心不穩,開封城內的治安狀況,短時間內顯著惡化。
開封府,老趙家的后院里。
老太君杜夫人,把趙匡義叫到跟前,厲聲質問他“三郎,你平日里和李筠來往較多,你跟我說實話,你有沒有暗中幫他”
“娘親,孩兒只是覺得那李筠酒量過人,性格豪爽而已,怎敢助他行此惡事”趙匡義連聲喊冤,死活不肯承認他和李筠殺人跑路的事,有任何的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