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提高麗國這邊如何籌備物資,李中易自從進了榆關之后,就再也不肯挪動地方。
楊炯和耶律休哥之間的嘴巴官司,一直在持續進行之中,與此同時,契丹國大軍云集于榆關以西,明顯擺開了不拿下此關誓不罷休的姿態。
李中易手舉單筒望遠鏡,穩穩的立于關墻箭垛的后邊,仔細的觀察了一番耶律休哥布下的大陣,不由摸著下巴,笑瞇瞇的說“好家伙,契丹人這是要和咱們拼命吶。”
宋云祥笑嘻嘻的抬手拍了拍墻頭的青磚,說“如此險要的關隘,契丹人恐怕也做好尸橫遍野的心理準備啊。”
楊烈有趣的瞟了眼宋云祥,這位宋士光自從獨領一軍之后,更是信心十足,視契丹鐵騎如無物。
在場的眾人其實心里都頗為有數,別看耶律休哥擺出了魚死網破的架勢,不過是想借機威懾罷了,以便談出更好的結果。
不過,令眾人感到奇怪的是,楊炯已經來回奔波了十余次,竟然沒有絲毫進展,耶律休哥死咬著固有的條件,就是不肯松口。
李中易微微一笑,耶律休哥就算是囤兵百萬于關下,不付出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代價,也休想踏上關樓半步。
就在耶律休哥調兵遣將的同時,李中易指揮著部下們,緊鑼密鼓的加固榆關城防。
隨著周道中那邊第一批啟運的糧食送到,并且后續的糧食亦會源源不斷的送到,倒不擔心缺糧的問題。
目前唯一值得憂慮的是,長達一個月之久的時間內,朝廷那邊不僅沒有輸送糧食過來,就連弓弩等必備的器械,也已經斷了供。
好在李中易早有準備,朝廷不發器械過來,高麗國的兵器庫里,倒有儲備了好幾十年的存貨。
只是,高麗國制造的弓弩,其威力遠遠不如大周三司胄案出品的神臂弓弩。
幸運的是,榆關地勢險要,哪怕是高麗弓的作工和質量都很一般,居高臨下的優勢倒也彌補了一些射程上的不足。
就在手下眾將有些犯愁的當口,李中易聽取了左子光的意見,索性去信給周道中,命他將高麗國弓弩坊的工匠們,都抓到榆關這邊,干脆就地制造。
李中易以前管過三司胄案,又親自參與了制造神臂弓弩的完整過程,連圖紙都是在他的啟發下,由心腹工匠畫出。
按照大周三司胄案的標準,制作出一把合格的標準神臂弓或弩,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其中,最主要的是弓弦和弓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馴。
如今,耶律休哥囤重兵于關下,顯然不可能給李中易這么多的準備時間。
李中易以前最喜歡看二戰時的老電影,面對德國人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蘇聯人采取的是以量取勝的策略,大規模的建造了t34坦克。
借鑒蘇聯人的這個思路,李中易對于高麗的工匠們,只有一個要求造出廉價、可堪使用的弓弩即可,不要求質量太高。
另外,李中易還有一個法寶,那就是流水化的規模生產模式。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一名工匠只專著于一個部件的生產,就算是傻子都可以越造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