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騎在“血殺”的背上,默默的注視著他的部下們,這些人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代表一個小時也就半個時辰的沙漏,剛剛漏了六分之一,他們便已經集結完畢。
經過這么些年的戰斗和訓練,李中易麾下的老部下,早已經成為了以殺戮為職業的專業人士。
今日的總值星官何大貝,見李中易微微頷首,便縱馬奔到方陣的最前沿,厲聲喝道“全體都有,聽我口令,立正”
“啪”幾萬只皮靴在同一時間碰到一塊,發出令人心驚膽寒的脆響。
“奉大帥軍令,全體將士原地坐下待命,準備吃早飯。”何大貝按照步軍操典的嚴格規范,下達了吃早飯的指令。
李家軍平時吃飯,和戰時進食,有著迥然不同的嚴苛規定。平日里,為了減輕火夫們的壓力,全軍上下無論官兵,都是排隊領餐。
到了戰時,為了防備敵人可能的突然襲擊,將士們必須列好戰斗隊形,或稍息,或坐在原地,等待火夫們送粥餅過來。
火夫營畢竟人少,按照戰斗序列的順序,承擔先鋒任務的部隊優先用餐,然后列陣布防。
李中易帶兵這么多年,除了沿用了一些近現代的先進訓練模式,以迅速增強部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之外,更注重的是根據實戰的需要,改進從宿營、吃飯、列隊,一直到臨陣對敵的各個環節的漏洞,并納入條令的范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算是電腦運行,也還需要靠那些冷冰冰的枯燥乏味的軟件邏輯代碼指令,同時也還有中毒癱瘓的悲劇,何況是群居的人類呢
很快,大軍先后吃罷早飯,略微休息了一刻鐘后,按照各自的戰斗序列,依次開拔。
李家軍昨晚扎營的位置,距離高麗國都開京,大約六十里地。
之所以選定在這個位置登陸和扎營,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小心能駛萬年船
李家軍雖然英勇善戰,可高麗偽王的手下畢竟聚集了三十余萬兵馬,正面決戰李中易絲毫也不擔心,就怕出現意想不到的紕漏。
按照老規矩,李勇的騎兵一分為二,分左右護衛著步軍的兩翼。劉賀揚的先鋒軍在前,李中易在近衛軍的簇擁下居中,廖山河的部隊墊后并看管后勤輜重。
隨軍的契丹奴隸,一部分被李勇帶去充作騎奴,一部分安置進了輜重營,更多的人則被安排去了工兵營,承擔苦力的工作。
按照李中易的說法,咱大周朝的官軍又不是慈善家,豈有養活奴隸白吃飯不干活的道理
如今的李家軍,可實在是闊綽了,除了騎兵營是一人三騎之外,其余的步軍也都騎馬行軍。
大軍的輜重營,也都是從契丹國運來的馬車裝載,負責裝卸拆解又安裝的,全是契丹奴隸。
闊綽的李家軍,將士們氣勢如虹,一個個昂首闊步,走路都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