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高麗新王的王伷,雖然高坐于王座之上,卻被聚集在面前的一大群勤王將領們,吵得頭暈腦漲,沒有片刻的安寧。
王伷,字長民,他是高麗國主王昭的嫡長子,母為大穆王后皇甫氏。
此前,王昭被李中易軟硬兼施的弄去了開封常駐之后,原本安排的是王昭的胞弟王貞監國,由金子南掌握實權秉政。
可是,由于李中易的需索過甚,令高麗人苦不堪言。于是,不堪被壓迫的高麗國豪族和權貴們,暗中勾結在了一起,利用金子南去郊外別莊偷會貴婦的漏洞,聯絡了高麗六軍中的“正義”將領,一舉反正成功,并擁立王伷為新主。
自從王伷登位之后,就沒有過上一天的舒心日子,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趕走了金子南,又斷了個李中易的供奉,以李中易的貪婪成性,豈有不報復之理
可問題是,金子南雖然是個混球,卻是個膽子惜命的家伙,由于擔心軍隊不穩,金子南刻意在高麗六軍二衛之中,疊床架屋的安排了好些級別相同,卻又互不統屬的各級將領。
高麗豪族和權貴們的造反很成功,不僅宰了王貞,更趕走了金子南。
反正的義舉十分順利,可是,權力分配的時候,由于將領們此前互不統屬,就面臨了誰主誰從的分贓難題。
王伷為了坐穩王位,更為了保住小命,索性下詔,命各地的豪族帶兵進開京勤王。
這本是王伷的一招妙棋,十分有利于稀釋六軍二衛諸將的兵權,而且理由光明正大,令人無法反駁。
誰曾想,地方上的豪族們蠢蠢欲動,都想從全新的體系之中分一杯羹。
在李中易故意按兵不動的放縱之下,高麗各地豪族們以為有機可乘,或許也是想抱團取暖,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聚集了三十萬兵馬,進入了開京。
俗話說得好,人少好分錢,人多好過年
古語又云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如今的開京城中,恰好是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各路勤王的兵馬入了城之后,便不管不顧的各自占據了或大或小的地盤。
魚龍混雜的后果異常嚴重,誰都不想放棄到手的權力,直到目前為止,存放糧食的國庫,第十八次差點被搶劫一空。
王伷本是正統的高麗王位繼承人,從小就接受著接班人的特殊訓練,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倒是有把握慢慢的整頓清楚朝政,使大權歸于一人。
只可惜,李中易并沒有給王伷太多的時間,大周的王師都已經兵臨城下了,三十萬勤王大軍的最高指揮權,依然沒吵清楚。
這可如何是好呢王伷面對吵吵嚷嚷的份亂局面,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夜之間,他的眉毛竟然變成了沒有半絲雜色的純白。
s司空緊張的碼字中,至少還有一更,求月票的鼓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