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長,各位同僚,在下以為應該盡可能的將高麗叛軍吸引出開京,同時預先安排好騎軍包抄城門,以減輕將士們于街巷之中的傷亡。”廖山河嘆了口氣,“上次拿下榆關之后,我軍白白多損失了好幾十個弟兄,唉,可惜了啊,那可都是身經百戰的猛士啊。在下必須提醒諸位同僚,在狹小的街巷之中,躲在暗處的契丹人射出的冷箭,的確令人防不勝防。”
李中易聽了此話,不由頻頻點頭,廖山河說的半點沒錯,非常有道理。
自古以來的巷戰,對于想盡量減輕傷亡的進攻方來說,都是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由于受到禁軍編制的限制,李中易為了不礙朝廷的眼,一直采取變通的方法,一直用培養士官或低級軍官的方法來訓練普通士兵。
這么干的好處是明擺著,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一旦形勢發展的需要,李家軍既可以迅速的擴軍,又不至于太過影響部隊的戰斗力。
凡事有利有弊,隨之而來的大麻煩卻是,足以勝任士官重任并且識字的優秀士兵,每次損失超過十個,都足以令李中易感到異常之肉疼。
就在李中易有些感懷的時候,宋云祥卻目不轉睛的盯在廖山河的身上,山長,廖山河居然這么稱呼李中易,這多少令宋云祥有些感到意外。
以前,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跟隨李中易的不同時間段,或稱靈帥,或曰相帥、又或是鄉帥,可謂是多種多樣,顯得山頭林立。
如今,廖山河開了高級將領的先河,格外的引人注目。
宋云祥仔細的一想,山長的稱謂其實比他以前叫的靈帥,派系色彩的確顯得弱了許多,并且突出了李中易的老師和長輩地位。
持仁義禮智信,敬天地君親師,乃是人倫至道
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父者,君父也君父者,主公也
宋云祥想通了這一層邏輯之后,不禁大為佩服廖山河的敏銳神經,趁廖山河說得口干舌躁之際,他果斷插話說“山長,各位袍澤,在下以為,既然有五條地道,與其全部用來轟墻,不如連夜計算好高麗棒子的布陣地域,等到時機成熟之后,來個中間開花,嘿嘿,那個效果想必不會比轟塌開京城墻差多少吧”
“咦”
“滋”
“妙啊”
“妙計”
“棒,棒極了”
宋云祥的想法一經提出,立時引來眾人的一片叫好聲,贊嘆之語不絕于耳。
李中易摸著下巴,十分有趣的望著宋云祥,廖山河喊出山長的時候,他雖然聽見了,倒也沒有特別在意。
在李中易當副院長的那個年代,網絡上的校長山長,基本上代指常凱申,常校長,而且肯定不算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