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的李來亨見一直沒有自己的事情,不由得感覺有點無趣,興致便落了一些,只能跟在義父的身后聽著而已。
米脂縣縣尊和李過兩人并排前行,親切交談,一切很是和諧。縣令還備下了酒席,要給李過接風洗塵。
聊得比較熟了之后,李過也見到縣城里面,似乎比當年饑荒之前的人流,也要少一些,他心中的納悶不減反增,最終便向縣尊提了出來道“不知附近可有什么節日集會,這人都是去湊熱鬧了么”
米脂縣縣令聽了,稍微一愣,隨后左右看看,便恍然大悟,當即微笑著解釋道“大帥是指米脂縣的人數不多對吧”
聽到這話,李過稍微有點歉意的點點頭。
一個縣的人口,是決定這個縣屬于上中下三等中的那一等,和縣令的政績掛鉤的。如此當面提出來,似乎有點讓人難堪的意思。
不過很顯然,這縣令并沒有這方面的介意,只是笑著說道“米脂縣一直干旱少雨,土地貧瘠,活人不易。得虧朝廷大力推廣的那什么土豆,是一種抗旱農作物,很是解決了不少人的肚皮。不過要想過得不錯,以如今米脂的土地肥力,也差不多只能養活這么多人了。”
“那其他人呢”李過順口問了之后,感覺問得有點不對,就馬上改口說道,“我的意思是說,以后人口要是多起來了怎么辦”
縣令聽了,當即笑著說道“這些年來,天下太平,這人口自然是增長的了。多出來的人啊,都去闖河套了。”
“闖河套”李過聽了,不由得一愣。
他當初在南陽之戰中當了朝廷的俘虜之后,自愿前去遼東殺建虜。從那以后,他就一直在遼東,或者干脆就是在朝鮮。以這個時代的通訊條件,加上他又沒親人在家鄉,因此基本上對家鄉這邊的情況了解很少。
看他這個反應,縣令就明白怎么回事,便微笑著解釋道“朝廷有政策,鼓勵關內漢人去河套地區開荒種田。于是,不止我們米脂縣,包括延安府在內的很多地方,干旱比較嚴重的,全都去河套那邊了。這個,一般就俗稱闖河套了”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之后又補充說道“想必大帥這么多年來是第一次回來,不知道細況。如今的歸化城,可以說是很繁華了。大帥要是有時間,不妨去看看,值得一看的。”
當年皇上御駕親征,滅萬余建虜于歸化城,這個事情,李過當然是知道的。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的說法,他作為陜北人,自然也是聽說過的。
如今聽縣令這么一說,他還真是很好奇。關內干旱地區的百姓都有了另外的活路,把歸化城那邊都搞得紅紅火火了
真要是這樣的話,以后估計都沒榆林軍事重鎮什么事,更不需要長城了。
忽然,他想起什么,不由得皺眉問道“雖然長城沿線的蒙古部族,不是被皇上所滅,就是已經歸附。但是,還有漠北三族和西部蒙古的啊,河套那邊,安全么”,,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