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從和面開始正文卷第1114章錘骨為品茗的豬加更510傍晚,徐拙開車回第一樓的路上,鄭光耀對賀國安今天這道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不管菜品的選擇還是做法都堪稱完美。
魯菜的菜品那么多,但是既能滿足展示技藝要求,又能快速制作,同時味道也清淡的菜品并沒有多少。
這道滑炒里脊絲剛好能滿足所有的要求。
別的不說,就從大家品嘗時候那不屑一顧的表情再到吃進嘴里之后的那種震驚和不可思議,就說明這道菜非常成功。
出其不意嘛,這才是制勝關鍵。
要是賀國安一上來就做孔府一品鍋之類的菜品,那大家反而不會怎么挑刺了。
因為那道菜做法太繁瑣,用料太考究,只要做出來就算成功,根本沒法去挑刺。
夸完了賀國安,鄭光耀話題一轉,說起了徐拙“剛剛小拙吃完里脊絲之后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我還以為他要做菜呢,沒想到空歡喜一場。”
徐拙笑著說道“今天是賀伯伯的主場,我不能喧賓奪主了。”
當然了,這是玩笑話,徐拙接著解釋道“原本我打算嘗試著把紅扒秋鴨做出來試試呢,但是今天時間太晚,有點不趕趟了,不如明天再做。”
紅扒秋鴨
車里的幾個人都愣住了,都沒想到徐拙會研究這道菜。
雖然現在的季節不太多,還沒到秋季,但是這會兒吃紅扒秋鴨倒也不錯,因為鴨肉性寒,有著很好的去火作用。
大熱天吃鴨肉有助于體內降燥排濕。
魏君明首先說道“明天你在哪做正好我跟著看看。”
他的話很委婉,說是看看,其實就是守著徐拙,萬一哪一步做錯了就立馬指出來,省得做出來的菜品翻車。
賀國安也跟著說道“這道菜有難度,明天我也看看,咱們共同探討。”
他這話有點謙虛,主要是被上次徐拙在京城做的那道原版的帶子上朝給震住了。
而且能來烹飪學院當老師都是徐拙的功勞,所以他用切磋兩個字。
既顯得給徐拙面子,也表達了一種積極參與的心情。
相對于兩位中年人的小心思,鄭光耀就顯得淡定多了“既然做紅扒秋鴨,那我明天就等著吃了。
當年在國宴后廚,于培庸的一道紅扒秋鴨讓幾位領導贊不絕口,都說不遜于開國宴上吃過的那只。
小拙,你要想把這道菜做好,多問問你于爺爺,他是我們中唯一一個學貫八大菜系的人,各種菜都能信手拈來,你可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鄭光耀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徐拙趁著于培庸還能打能跳的時候,盡量把他的手藝學到手,免得以后留下遺憾。
年輕人在一天天長大,但是上了年紀的人卻一天天的在變老,對于這點,鄭光耀感觸最深。
他不想自己老友的手藝傳承不下來,所以稍稍提點了徐拙兩句。
徐拙自然也懂得這是什么意思,點頭答應了下來,并且還表示以后會抽出時間跟鄭光耀學粵菜。
嗯,于培庸需要有傳人,難道鄭光耀不需要嗎
可惜系統一直沒給粵菜,不然徐拙真想做出來讓這老頭高興高興。
第二天,徐拙在第一樓吃過早飯之后沒多久,賀國安魏君明和鄭光耀就來了。
昨晚沒再喝酒,他們走的時候魏君明把徐拙的車開走了,而徐拙開的則是龐麗華的那臺寶馬x5。
三人一大早就開車過來,自然是為了看徐拙做紅扒秋鴨。
這是一道扒菜,凡是菜種帶有扒字的,幾乎都是功夫菜,比如徐拙之前做過的扒羊肉、扒燒整豬頭等菜品,做法都很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