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兩個蒸盤中就擺盤了包好的叉燒包。
徐拙把蒸盤里的叉燒包調整一下,把兩盤調整成三盤,這樣間隔就會變得很大,蒸出來的叉燒包就不會黏在一起了。
分開后,徐拙打開蒸柜預熱。
“這會兒不放進去”郭興旺有點好奇,他記得蒸饅頭的時候要先把饅頭放進去,這樣在蒸汽滿滿上來的時候,饅頭也能二次發酵。
怎么蒸叉燒包的時候,徐拙沒這么做啊
徐拙對他說道“叉燒包需要頂汽上鍋,上鍋時候的蒸汽越足,蒸出來的叉燒包就越漂亮。而且跟饅頭不一樣,叉燒包只需要蒸七分鐘就行。”
七分鐘時間,正好能讓面皮膨脹到最大,口感和味道也剛剛好,假如再蒸的話,熱氣就會讓叉燒包開始收縮,口感也會逐漸發黏。
聽徐拙說只需要七分鐘時間,原本還想再啃個燒餅的郭興旺停下了腳步。
嗯,與其去啃燒餅,還不如再等會兒直接吃叉燒包呢,這跟燒餅可是兩種口感。
不過著幾分鐘郭興旺也沒閑著,他先去鹵品部那邊看了看做鹵肉的進度,然后跟做早餐的早班廚師交代了幾聲今早要吃的湯面條口味,另外又幫另一個做早餐的廚師把浸泡的木耳撈出來,跟切好的洋蔥拌了個爽口的洋蔥木耳。
順便他還去外面,通知早班的服務員準備吃早飯。
把店里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妥當之后,才慢悠悠回到了蒸柜旁邊,這會兒也差不多到了叉燒包出鍋的時候。
真時間管理大師。
七分鐘時間一到,徐拙關掉蒸柜,戴上隔熱手套把柜門打開。
頓時一股夾雜著叉燒味兒和面香味兒的熱氣就從蒸柜中噴涌而出。
這味道甜絲絲的,聞起來讓人很舒服。
徐拙隔著手套抓著蒸盤往外一拉,整整一盤開花的叉燒包就出現在了眼前。
這些叉燒包顏色白膩,再最上面裂開成三瓣,微微露出里面的的叉燒餡,看著就讓人眼饞。
“我靠,真漂亮啊”
這一蒸盤全都是徐拙包的,所以看上去很漂亮。
裂開的三瓣面片上還帶著細小的褶皺,看起來非常美觀。
就這還是用的傳統做法,和面的時候沒放牛奶呢,不然做出來的叉燒包會更加漂亮。
不過等徐拙把第二個蒸盤抽出來的時候,叉燒包的顏值就稍稍有些下降了。
白還是那么白,看上去也非常暄,而且同樣也是裂開成三瓣,里面的叉燒餡兒也同樣顯露了出來。
但就是裂開的三瓣看起來太刻意,沒了叉燒包的那種韻味,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郭興旺沒再提跟徐拙比試這一茬,反而有些心虛的說道“這些肯定都是建國包的,我記得很清楚,我包的那一盤沒這么齪。”
說完他不知道哪來的信心,又要跟徐拙比試。
結果徐拙把最后一盤抽出來一看,這些叉燒包歪瓜裂棗的,看起來還不如第二盤呢。
郭興旺的語氣頓時就變了“嗨咱們這又不是選美比賽,比賣相做什么,關鍵還得看味道我不用嘗就知道,徐拙調的餡兒和的面,味道絕對好”
早上起來那會兒突然有點低血壓,緩了好一會兒才過來,更新完了哈,對不住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閱讀網址,,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