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路上著急忙慌,回去的時候就沒那么著急了,魏時甚至還有心情可能下來四處逛逛。
倒不是他一朝中舉,便得意忘形了,而是他現在這個年紀繼續往上考實在是有些尷尬。
明年就是會試,倘若他真的去應試,依著實力一甲肯定是沒有可能的,若是運氣好,中個二甲,朝廷又能怎么安排的。
十五歲的人,在朝上也沒一個什么靠山,只能是被扔進清閑衙門里熬著,三年、六年、九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不容易做出成績不說,被遺忘了的話,那大好年華可就在清閑當中被消磨掉了。
所以明年不管能不能中,去參加會試都不能算是太好的選擇。
還不如多等上三年,到十八歲的時候再去京城參加會試。
十八歲跟十五歲比起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而且多了三年的功夫,他也想往更高的方面沖刺,既是做了讀書人,誰又不想著狀元及第。
這樣算起來時間便沒有那么緊迫了,因著鄉試,他的作息一直都是高度緊張和稠密,如今也算是松快松快。
未免家里人擔心,魏時在出發前就已經寫了信,說路上可能要耽誤些時間,沒有一兩個月是回不去的。
一路上走走停停,桂花盛開的時節開始啟程回家,但到家的時候梅花都已經開了。
得,開祠堂祭祖這事兒也不用單獨來一次了,馬上就要過年了,到時候一塊跟老祖宗說唄。
“你這一路走了可得有兩個多月,怕是玩高興了吧。”魏定滿眼的羨慕。
因著他的身子骨,哪次出行都得小心翼翼的,如果不是為了趕考的話,恐怕也不會出這柳州城。
所以別看他年長魏時九歲,可這般逍遙自在,在外邊兒游玩上一兩個月的經歷,從來沒有。
尤其還是在堂弟已經中舉的情況下,心情輕松愉快,想想也能知道這一路上玩兒的有多痛快。
魏時這一路走走停停,住過客棧,也曾在鄉間富紳那里借助過,住過簡樸的農家院,甚至在荒郊野外的破廟里都留宿過。
見過的景致,尤其是接觸的人,也和往日大有不同。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魏時還真覺得這話有些道理,當然現在讓他出去游學肯定是不成的,且不說這路上沒有請教的人,功課會不會被耽擱,就是這一路上的安全問題,他自個兒心里頭就沒底。
畢竟是住在大伯家里頭,出去趕考多帶些護衛和家丁也就罷了,留學的話,哪能帶那么多人,頂多也就是帶著元寶一塊兒。
可元寶瞧著雖然有些富態,真要是打起架來,怕是還不如他呢。
所以游學是萬萬不成的,魏時可是相當愛惜他的小命。
但總在大伯府上,也不是回事兒,不是他跟大伯生分,而是總在這四四方方的宅子里,能夠潛心向學不假,可也不能總是閉門造車。
還是應當走出去,不管是多交幾個良師益友,還是吃幾個虧,又或者是接觸一些跟平時迥乎不同的人,對魏時來說都是一份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