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出站處,首都大學一行人格外顯眼。
打頭的兩個學生不說長得如何,起碼足夠高挑,兩人一人一邊,手上拉著橫幅,上書“熱烈歡迎科技大學教授、學生來我校參觀交流”,橫幅下方還落了個首都大學的款。
同站一排的另一個學生,手上則捧著一束花。
同來的其他老師和學生,那也是個個風度翩翩,即使穿的是厚實棉襖,能夠讓人看著胖上三圈,也一定好好打理,起碼瞧上去整整齊齊像是那么回事。
來接人,那也是需要點“儀式感”的。
說是儀式感并不恰當,準確點來說,這應當被叫做接頭工具。
沒有即時通訊工具的年代里,一個不小心錯過,那往往意味著得繞n個彎才能再聚首,所以凡是接人,那都是可勁讓自己顯眼,最好是能一眼被注意到的那種。
首都大學這回來接人的人著實有些多,一群人站在那挺顯眼,出站的人無不矚目,駐足看完了橫幅上的字后,便也一定要四處張望,想看一看這被接待的科技大學教授、學生是何許人也,回家也好和家人吹噓一番。
只是他們站那老半天,愣是沒瞧見人,有人按捺不住,都想去問一問怎么了。
不了解情況的人們疑惑,可自詡了解情況的首都大學師生此刻也是滿滿的疑惑。
接車的工作學校原本是安排給研究所的,畢竟科技大學來交流就是為了參與巨型計算機的揭幕儀式,可沒想到這消息一出,師生們是前所未有的踴躍,報名者多不勝數,學校和研究所負責行政的工作人員都措手不及,見大家這么熱情,他們也不好潑冷水,便這么眼睜睜地見著接車團隊規模的擴大。
誰能想到這近二十人的師生是為了接待十人的交流團來的呢
“教授,這是不是誤車了”膽大的學生忍不住發言,他覺得這事太奇怪了,從第一波下車的人出站到現在已經過了不少時間,就是車誤點也沒見過這么分批誤的吧
他甚至疑心教授們是不是記錯車次了。
看到為首的吳教授,這位學生忽地來了個恍然大悟,他想起來了,當初好像就是這位吳教授
去挖人沒挖著所以說一切的問題就出在教授的不靠譜上嗎這么一想還挺合情合理。
“應該不是。”吳教授也不由得懷疑起了自己的記憶力,畢竟人沒出來才是現在的事實。
他在眾目睽睽下默默地從兜里掏出了接電話時用來記東西的紙張,那紙張上有這次被派來的人員名單,火車的出發時間等,吳教授一一確認,松了一口氣“沒錯,確實是這輛車。”
吳教授沒記錯,那就奇怪了。
“那怎么人還沒出來呢”吳教授身邊的同事也憋不住了,寧知星當初琢磨出來的進階紅外成像技術正和他的研究方向相合,他盼著寧知星來好久了。“會不會是有點什么事”
“不應該,他們要是臨時有事下車,肯定會讓學校聯系我們,如果是在車上出了事,剛剛出來的其他乘客也不會這么淡定。”
這就不是學生們的場合了,教授們互相溝通,甚至猶豫著要不要派人拿著介紹信去車上找人。
正當眾說紛紜之時,安靜了好一會的車站口忽然有了動靜。
“教授,好像來了”
吳教授沒回復,只是瞇著眼看去,辨認著從出口處走出來的人。
嚯他見著陳博學了這家伙就是燒成灰他都認得。
再往后看,老華也在,鄭教授也來了。
一二他一直數到八,眼神中有幾分迷惘。
不過寧知星和肖燁在哪剛剛他又確認了遍那張紙,寧知星和肖燁確實是寫明了要來的呀怎么不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