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終極能源。
今天坐在這里的人,無論是誰,對這項宏偉的科技都有著一定的了解。
正如徐川所說,這個詞語蘊含的能量足夠讓華國再次偉大,再次站在世界之巔俯瞰整個世界。
但這項技術,真的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嗎
早在1933年,可控核聚變技術相關的理論就已經成熟了,距今時間已近百年。
可是如何實現它,卻一直沒有成熟的方案。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亦或者是引力約束,還是其他的方式,都尚未看到近期能應用的曙光。
哪怕是的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國家和主要的亞洲國家,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目前也看不到盡頭。
永遠的五十年,這是外界對于可控核聚變的戲稱。
而用可控核聚變來讓華國重回世界之巔,這條路線能成功嗎
再度深吸了口氣,秦安國看向了徐川,鄭重的問道“這條路,真的能實現嗎”
徐川認真的道“老實來說,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很難很難。”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很難,就不去做,這樣只能永遠跟在別人身后走。”
聞言,老人開口道“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性我們都很清楚,但至今沒有什么明顯的進展,無論是磁約束亦或者慣性約束,目前都沒有看到能商業化使用的曙光,其他方向的研究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很清楚這項技術的價值,也愿意在上面投入更多資源,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它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成功,我們能否支撐起這份重擔。”
徐川笑了笑,手指在鍵盤上輕輕的點擊了一下,通過幕布放映出來的畫面一跳,轉現出來的,是一張樹狀結構的導圖。
“要想一步到位,直接實現可控核聚變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無法朝著它前進了。”
“在前進的路上,每一項分支科技,都能給我們創造足夠價值與利益”
一邊說,徐川一邊解釋著樹狀圖上各項科技與科學領域。
常溫超導材料
強磁鏡鏡箍控制環面
超高溫等離子體湍流控制系統
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
超超臨界熱機轉換技術
投影上,每一個細小的分支,都代表了一項科技。
可控核聚變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徐川從來都沒指望過僅靠一面之交的三言兩語就讓國家全力支持他。
別說他是一個菲爾茲獎得主,哪怕再加上一個諾貝爾獎也不夠格。
在可控核聚變這項超級工程上進行投資,幾十億恐怕是最基本的數字,而往上提升,誰也不知道要多少,是真正的上不封頂。
這是一只張著漆黑大口的吞金巨獸,在實現它之前,誰也無法保證要向里面投入多少資金、多少人力物力。
徐川沒有想過上來就干這么大的項目,這是不現實的。
哪怕他拿到了菲爾茲獎,也不可能輕易就讓國家將可控核聚變這種耗資無數的超級工程交到他手上。
這不是科幻科幻電影什么的,可以舉個人之偉力,超越全世界。
不過他可以將可控核聚變一點點的拆開,一點點的實現。
比如常溫超導材料、強磁鏡鏡箍控制環面、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這些技術,都是他上輩子已經實現了的東西。
用這些東西來當做投石問路,進行鋪墊,讓人看到希望,再往下推進。
而在有了階段性的成果后,能讓國家看到投資回報與利益,能看到成果的出現,能看到希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