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什么,我想你們應該都清楚。”
說著,徐川將目光投向了那名依舊站著的研究員,笑著看他。
“這意味著這種對抗材料在面對核輻射的照射時不僅會出現晶界腐蝕,還能做到晶界修復”
站著的研究員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一臉的不敢置信。
聽到這句話,會議室中,其他研究員,包括負責人韓錦臉上都帶上難以置信,迷茫,疑惑等各種情緒。
核輻射,能修復材料的晶界
開什么玩笑
核輻射本身攜帶的強電離特性,能破壞幾乎所有材料的分子原子結構,造成材料晶界孔隙,原子流失進而出現缺陷。
哪怕是鉛這類高密度且穩定性極高的金屬制成的容器,在長時間面對核輻射的時候,也會逐漸出現各種問題。
這可以說是一條規則。
若非這樣,人類在面對核廢料的時候,也不會找不到完善的處理辦法了。
核輻射與生俱來的強大破壞性,能讓它侵蝕所有的材料。
然而現在徐川卻告訴他們,核輻射除了破壞性外,還具備修復性。
不得不說,這是一條讓人無比震驚的消息,一時半會的,所有人都陷入了驚訝和迷茫中。
看著會議室中的研究員,徐川笑了笑。
他上輩子在米國加州某原子能實驗機構做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實驗,第一次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也是不敢置信。
但后面對這項結論多次進行重復驗證,確認沒有問題后,才最終確定,通過特殊的手段制造出來的納米材料,在對抗核輻射上,比常規材料更具有優勢。
而正是這項意外的發現,最終讓他完善了原子循環技術,研發出了不同的對抗材料,并找到了一種可以將廢棄核料重新利用技術。
可以說,納米材料累積離位損傷晶界間隙加載與晶界輻照效應,才是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技術的真正核心。
本來他是準備在材料實驗的過程中讓其他研究員自己去發現的,沒想到這現在就有人敏銳的注意到了這方面的東西。
這讓他挺感興趣的,心底也記下了這個提問研究員的名字,準備后續重點培養一下。
對于這名研究員而言,這就是機遇。
或許這一批八個人中,也有其他人同樣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但很多時候,機遇也是要自己去爭取的。
將問題埋在心底,除了困擾自己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價值。
但提出來,有時候不僅能獲得答桉,還能獲得欣賞。
九月的最后一天,就在徐川的講解中過去了。
十月黃金周,徐川給核能研發團隊的科研人員放了個假,一方面是國慶,常規也會放假,另一方面則是讓他們好好消化一下他前兩天講解的各種知識。
至于他自己,則回到了金陵。
核能研發團隊那邊放假,川海材料實驗室這邊可不放假,十一黃金周處于加班的狀態。
沒辦法,他的時間很緊。
多線開工注定了他沒什么時間休息。
在已經有了完善理論徐川這名先知的基礎上,鋰電池電解液材料和人工sei薄膜的研發已經進入了正規。
徐川收集了一下這些天的工作內容看了下后,也一道加入了實驗中。
他加入的是人工sei薄膜的研發。
相比較電解液,人工sei薄膜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