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且異常的析鋰反應和科學直覺告訴他,問題大概率出在這三種材料中的一種中。
思索了片刻后,徐川將目光鎖定了碳酸乙烯和二氟草酸硼酸鋰上。
這兩種材料相對于環狀碳酸酯來說,更容易出問題。
環狀碳酸酯的性能很穩定,是目前市面上很多鋰離子電池都會使用的有機溶劑,如果它出現了問題,那么鋰電池的的庫倫效率基本提升不到9995以上。
但目前市面上的電池,庫倫效率基本都在9995以上,所以它應該可以先排除。
至于碳酸乙烯和雙草酸硼酸鋰,徐川想了想,將最終的選擇鎖定在二氟草酸硼酸鋰這種鋰電解質上。
原因一樣,碳酸乙烯同樣是電解液中常用的添加劑,它幾乎存在于每一種類型的鋰離子電池中,適應性相當廣。
而二氟草酸硼酸鋰則不同,盡管市面上很多鋰離子電池都是使用的這種電解質鋰鹽,但它有著自身的缺陷。
比如它的溶解度差,離子電導率相對較低等問題。
且更關鍵的是,它與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一般是集流體鋁形成穩定的鈍化膜。
盡管它能保護負極集流體鋁免受電解液的腐蝕,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鋰離子的通過。
毫無疑問,它是三種材料中最值得懷疑的。
確定了目標,徐川也沒有繼續浪費時間,直接開始了實驗。
他并沒有將這份工作交給研究所的其他人,而是親自動手。
測試方法很簡單,既然懷疑二氟草酸硼酸鋰有問題,那就直接換一種電解質鋰鹽。
能代替它的產品有很多,無論是常規無機電解質鋰鹽中的高氯酸鋰、四氟硼酸鋰、六氟砷酸鋰等材料;還是有機電解質鋰鹽中的雙草酸硼酸鋰、雙二氟磺酰亞胺鋰等材料都可以代替。
做一些簡陋的實驗室電池,用不了多長的時間。
不到六個小時,徐川就完成了整體的實驗,不僅更換了電解質鋰鹽材料,還完成了新電池的初步檢測。
然而結果卻讓徐川皺起了眉頭。
更換了電解質鋰鹽材料后,析鋰和鋰沉積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問題竟然不在鋰鹽上”
看著初步測試結果,徐川有些驚詫。
按照他的分析,鋰鹽出問題的概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可實驗結果卻表示問題并非出現在鋰鹽上。
如果不是鋰鹽,那是哪里出了問題
有機溶劑亦或者添加劑
一個個的去排查,很麻煩的,電解液中的添加材料有不少,而且每一種材料的改變,都要考慮與其他材料的適配性。
對于川海材料研究所這種以前幾乎沒有任何電池研發經歷的實驗室來說,沒有任何以往的經驗數據可以參考,可以說要從頭來過了。
想了想,徐川對手中的工作重新做了個安排。
對于電解質鋰鹽的后續測試,他交給了實驗室中的其他人。
畢竟一兩次的實驗還是有遺漏性的,多次重復實驗,才能確定電解質鋰鹽有沒有問題。
至于他自己,則對碳酸乙烯這種常用添加劑展開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