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首周,效果立竿見影。
京西app日活用戶數回升15%,其中“京西速達”頻道貢獻了主要增長。最令人驚喜的是,3c品類銷量不僅止跌,反而環比增長8%——降價500元的策略和“當日達”服務產生了奇效。
“劉總,數據顯示我們的策略正在見效。”張峰在晨會上匯報,“特別是在3c領域,價格優勢加上正品保障,很多用戶又回來了。”
但挑戰依然存在。生鮮和日用品品類,京西速達的訂單量雖然增長迅速,但仍不及每團速購的三分之一。
配送時效方面,京西承諾的“1小時達”平均用時為52分鐘,雖然遠超傳統電商,但相比每團平均28分鐘的配送速度仍有差距。
“用戶反饋最大問題是品類覆蓋不足。”李薇指出,“很多用戶反映想買的商品在我們平臺上找不到,但在每團上有。”
劉強面色凝重:“加快商家接入速度,特別是那些區域性連鎖超市和小型便利店。不要只盯著大商超。”
眾高管也紛紛應答,加快進度。
而另一邊。
每團總部28樓的會議室里,空氣像被注了鉛一樣沉重。落地窗外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會議桌上投下斑駁的陰影,卻照不進滿室的凝重。
徐為正將平板電腦重重放在桌上,屏幕上“京西速達上線首周數據”的標題格外刺眼,他臉色緊繃,聲音里帶著難掩的焦慮:
“各位,京西這波反擊比我們預想的更狠。上線七天,他們的日訂單量已經突破300萬單,其中有22%的用戶,是從我們每團速購流失的。”
話音剛落,會議室里立刻響起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運營總監張磊推了推眼鏡,指尖在筆記本上飛快滑動:“徐總,我這邊有更具體的數據。流失用戶里,70%集中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主要是被京西‘1小時達+慢就賠’的承諾吸引,還有20%是沖著他們和沃爾馬合作的低價生鮮去的。
我們上周的生鮮訂單量,已經環比下降了18%。”
宋安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高管:“我早就說過,燒錢換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現在京西用同樣的打法來搶市場,我們不能再掉以輕心。徐總,除了訂單量,用戶留存和商家端有沒有異常?”
徐為正點開另一份報告,眉頭皺得更緊:“用戶留存率下降了9個百分點,尤其是新用戶,原本7天留存能到65%,現在只剩56%。商家這邊更麻煩,昨天已有12家連鎖商超找我們談合作條件,明確提出要參照京西的合作分成比例——他們要把抽成從8%降到5%,否則就考慮終止獨家合作,轉投京西。”
“簡直是趁火打劫!”市場總監林薇猛地拍了下桌子,語氣激動,“這些商超去年跟我們簽獨家的時候,怎么不說分成高?現在京西一拋橄欖枝,就立刻變臉。我們要是答應降抽成,利潤空間會被壓縮至少15%,這對我們后續的補貼計劃影響太大。”
財務總監周明推了推金邊眼鏡,語氣冷靜卻帶著擔憂:“林總說得對。過去三個月,我們為了穩住用戶,已經在速購業務上投入了25億補貼。如果再答應商家降抽成,加上后續可能需要的反擊性補貼,今年的財務預算會嚴重超支,董事會那邊很難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