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準備得如何?”馬蕓的聲音平靜,但曾慶陽能感覺到背后的期待。
“馬老師,實話實說,挑戰仍然很大,但進展超預期。”曾慶陽匯報,“我們已經接入了全國5萬家門店,覆蓋20個主要城市;系統打通基本完成,正在最后壓力測試;騎手培訓完成了80%。但最令我興奮的是,我們開發了一個獨特功能——‘智能選店’。”
“智能選店?”馬蕓好奇地問。
“是的,”曾慶陽解釋道,“基于用戶位置、商家庫存、騎手實時位置和交通狀況,系統會自動選擇最優門店下單,并規劃最佳配送路線。測試數據顯示,這能夠將平均配送時間縮短到24分鐘,比每團承諾的28分鐘還要快。”
馬蕓在電話那頭輕輕笑了:“這就是阿里生態的力量!繼續推進,上線前一天我會來上海,親自為團隊打氣。”
掛斷電話后,曾慶陽感到一陣振奮。他走到辦公室的窗前,看著黃浦江上來往的船只,心中涌起一股豪情。盡管前路依然艱難,但他相信,阿里系的協同效應和團隊的執行力將讓閃購項目成為市場上的重磅炸彈。
上線前三天,曾慶陽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將首輪推廣城市從原計劃的20個擴大到30個,包括一些京西和每團尚未覆蓋的二線城市。
“我們要打就要打得徹底,”他在高管會議上宣布,“在京西和每團競爭最激烈的一線城市,我們采取差異化體驗策略;在他們尚未深入的二線城市,我們快速占領用戶心智,建立先發優勢。”
運營總監陳琳提醒道:“曾總,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騎手和更廣泛的商家覆蓋,壓力會更大。”
“我知道,”曾慶陽點頭,“但這也是我們的機會。京西和每團正在一線城市鏖戰,無暇顧及二線市場。我們要趁這個窗口期,快速下沉,建立壁壘。”
最終決定獲得團隊一致通過。雖然這意味著更多的工作量和更大的壓力,但每個人都明白戰略窗口的珍貴。
上線前夜,馬蕓如約來到餓了吧總部。他看著指揮中心里忙碌而專注的團隊,滿意地對曾慶陽說:“慶陽,我為你和團隊感到驕傲。不管明天結果如何,你們已經展現了阿里人的拼搏精神和創新力。”
曾慶陽回答:“馬老師,我們有信心。不僅因為技術或資源的優勢,更因為我們找到了一條不同于京西和每團的路——不是單純做即時零售,而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購物體驗。”
馬蕓拍拍曾慶陽的肩膀:“記住,明天的上線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