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二天一早,助理卻主動敲門進來,遞給他一杯熱咖啡:“于總,麥當當那邊剛才打電話來,說想再跟您談一次‘零元購’的方案。”
于龍星猛地抬起頭,眼里閃過一絲希望:“真的?他們怎么突然改變主意了?”
“好像是他們的區域經理算了筆賬,”助理解釋道,“按我們的方案,麥當當每天能多賣3000多份薯條和漢堡,而且結算價上浮5%,一個月能多賺200多萬。加上他們最近跟餓了么的合作出了點問題,想靠每團的流量補回來。”
第二天,于龍星跟麥當當的談判終于有了進展。麥當當華國區總經理劉總雖然還是顧慮價格體系,但也松了口:“于總,我們可以簽協議,但有兩個條件:第一,‘零元購’的產品只能是薯條、可樂這些低客單價的產品,漢堡不能免費送;第二,活動期間,我們要隨時監控訂單量和用戶反饋,要是出現負面評價,我們有權暫停活動。”
于龍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劉總,沒問題!這兩個條件我們都能滿足。另外,我們還會給麥當當額外加推‘買一送一’的活動,跟‘零元購’搭配著做,保證流量最大化。”
簽完麥當當的協議,于龍星像是松了口氣——有了麥當當這個“破冰者”,其他品牌的態度果然變了。
肯打基的張總主動打電話來,語氣比之前緩和了不少:“于總,麥當當那邊是不是已經跟你們簽了?他們的活動方案能不能給我們參考一下?”
于龍星趁機再次拋出條件:“張總,麥當當簽的是薯條、可樂的‘零元購’,你們要是愿意,我們可以給你們專屬的‘漢堡零元購’名額,結算價上浮6%,流量資源比麥當當多20%。”
張總沉默了一會兒,最終松了口:“行,我們可以談。但協議里必須寫清楚,活動結束后,你們要幫我們做‘原價復購’的推廣,不能讓用戶覺得我們的漢堡只值‘免費’。”
接下來的幾天,談判變得順利起來。哈根斯同意免費送小份冰淇淋,星八克雖然沒參與“零元購”,但同意做“滿50減20”的配套活動,小龍蝦火鍋更是直接簽了“100元免單券”的協議——他們最近在南方市場的擴張遇到了瓶頸,急需流量突破。
只有之前摔杯子的茶飲品牌陳總,還是沒松口。直到活動開始前一天,他突然打電話給于龍星,語氣帶著一絲無奈:“于總,我們同意參與‘零元購’,但只能送10萬份楊枝甘露,多了不行。”
于龍星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肯定是喜茶已經簽了協議,陳總怕被競爭對手搶了流量。他笑著說:“陳總,沒問題。10萬份也可以,我們會給你們優先推送南方地區的用戶,保證轉化率。”
掛了電話,于龍星靠在椅背上,看著桌上一疊簽好的協議,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場“地獄談判”雖然艱難,但終究還是成了——而他知道,這只是開始,后續的活動執行、用戶反饋、品牌維護,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