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靜同志,各位,”他的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你們說的,‘穩定’、‘民生’、‘大局’,這些都很重要,我完全贊同。”
他話鋒陡然一轉,語氣變得沉重而犀利:“但是,我想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第一,我們現在看到的‘民意’,真的是自發形成的、完全真實的民意嗎?還是有人精心策劃、刻意引導,試圖用來向我們施壓、逃避規定制裁的‘武器’?”
他拿起那份輿情分析報告:“初步監測顯示,多個核心話題的引爆點,集中在幾個特定的營銷號和水軍團隊;大量重復、情緒極端的評論,ip地址高度集中;所謂的‘用戶困境故事’,模板化痕跡明顯!這背后沒有推手,你們信嗎?”
不等有人回答,他繼續拋出第二個問題,聲音提高了幾分:“第二,如果今天我們因為輿論壓力,就選擇對明顯的違法行為進行‘冷處理’、‘柔性執法’,甚至大幅度減輕處罰,那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規定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意味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意味著誰掌握了輿論工具,誰就可以凌駕于規定之上?!”
他的目光逼視著李書靜:“書靜同志,你提到的‘公共利益’,真正的公共利益,是縱容巨頭通過不正當競爭形成壟斷,最終讓消費者長期支付更高昂的成本?還是堅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所有市場主體,包括廣大中小商家和消費者的長遠利益?!”
“第三,”肖劍的聲音如同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如果我們這次退讓了,那么下次呢?下下次呢?任何一個被監管對象,是不是都可以效仿此法,利用輿論來綁架監管?到時候,我們監管的權威何在?規定的尊嚴何在?!我們又如何向那些守法經營的企業交代?如何向真正理解和支持我們工作的公眾交代?!”
一連串的問題,如同驚雷,在會議室里炸響。那些主張冷處理的人,臉色變得有些不自然,李書靜張了張嘴,想反駁什么,但在肖劍凌厲的目光和嚴密的邏輯面前,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話語。
肖劍深吸一口氣,斬釘截鐵地做出了決定:
“我的意見是:第一,對外聲明必須堅持原則,清晰闡明我們反不正當競爭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和消費者長遠權益,態度要誠懇,但立場絕不能模糊、退讓!
第二,處罰決定,必須依法依規執行!規定的剛性,不容挑戰!但在執行方式和時間點上,可以考慮更細致的安排,避免進一步刺激輿論,但這絕不意味著處罰力度可以打折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目光掃過負責網絡調查和內部紀律的同事,“立刻啟動內部協同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對這次輿情風暴中,涉嫌操縱輿論、干擾正常執法程序的行為,進行深入調查!一旦查實有企業或個人在背后操縱,無論涉及到誰,一律處理。”
他的決定,如同一股清流,沖散了會議室里的曖昧和妥協氛圍。這不再是是否處罰平臺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了維護尊嚴、捍衛監管權威的更高層面。
“可是,肖主任,上級領導那邊的壓力……”李書靜還想做最后的努力。
“領導那邊的壓力,我來承擔!”肖劍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她,語氣鏗鏘,“我相信,只要我們把事實查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把依據擺充分,最終會贏得領導的理解和支持!而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堅定,是擔當,是依規辦事的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