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的重錘落下,不僅砸懵了平臺高管,更在龐大的騎手群體中引發了劇烈的地震。
與坐在辦公室里分析財報的管理層不同,騎手們的憂慮是直接而赤裸的——它關乎下一單的報酬,明天的飯錢,下個月的房租,以及遠方一家老小的生計。
前段時間,平臺間瘋狂的補貼大戰,雖然被監管斥為“惡性競爭”,但對于無數騎手而言,那卻是訂單量飆升、收入水漲船高的“黃金時代”。
許多人正是被那看似豐厚的回報吸引,貸款買了電動車,興致勃勃地投身于這片藍黃色洪流之中。
他們穿梭在城市的毛細血管里,用速度和體力換取一份養家糊口的收入,也承載著讓這座城市高效運轉的微小使命。
然而,公告一出,美夢驟然蒙上陰影。各地的騎手群聊、貼吧、短視頻平臺相關評論區,瞬間被焦慮和迷茫所淹沒。
一個名為“城西騎士聯盟”的500人大群,在公告發布后的夜晚,信息提示音如同疾風驟雨般響個不停。
騎手“風馳電掣”率先扔出一個新聞鏈接,后面跟著一連串震驚的表情:“我靠!兄弟們看到了嗎?平臺被罰了一個億!還要禁止補貼?!”
這條消息像點燃了引線,群里立刻炸開了鍋。
“一個億?!這得我們跑多少單才能賺回來?”——“奔跑的小李”
“完了完了,這下徹底完了!平臺肯定要從我們身上摳回來!”——“閃電俠”
“禁止補貼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以后用戶點外賣貴了,單子就少了?”——“糊涂大叔”
最核心的恐懼,迅速聚焦在兩個問題上:單價和單量。
“單價會不會降?”這個問題被反復提及。騎手“老馬識途”,一個跑了五年的老騎手,憂心忡忡地分析:“想想都知道,平臺吃了這么大虧,能不找補?最直接的就是克扣我們!派單費、里程補貼、重量補貼,隨便哪項動一動,我們一單就少賺塊兒八毛。
一天跑三十單,就是二三十塊,一個月下來就是六七百!這誰受得了?”
“單量呢?”“新手阿強”更擔心這個,“用戶要是因為漲價不點外賣了,或者點得少了,我們搶不到單,不是更慘?以前高峰期單子都刷不過來,以后會不會守著手機半天沒反應?”
恐慌情緒在蔓延。“養家糊口”發了個抱頭痛哭的表情:“我剛換了新電池,花了兩千多!本來指望這個月多跑點賺回來,這下來這么一出,別說賺電池錢了,生活費都成問題!”
有人開始考慮退路。“迷茫的騎手”問:“真要是干不下去了,我們能去干嘛?送快遞?開網約車?那些行業也飽和了吧?”這話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對于許多學歷不高、依靠體力勞動的騎手而言,轉換賽道的成本極高,前景同樣渺茫。
在某個熱門短視頻平臺上,一條報道此事的新聞下方,騎手們的評論同樣充滿了無奈。
一條高贊評論寫道:“用戶罵平臺黑心,平臺罵監管無情,監管說為了長遠好。最后,罰款的錢從哪兒來?漲用戶的配送費?降我們騎手的單價?還是提高商家的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