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笑了笑,說道:
“原來是虛構的,臣還在納悶怎么沒聽說過這樣一個朝代的?”
趙桓并沒有笑,說道:
“那好,那我告訴你一個真實歷史發生的通貨緊縮的悲劇,就在漢朝。
漢朝的文景之治,給漢武帝積攢了堆積如山的錢財,很多錢串錢的繩子都爛了,錢都沒動過。很多倉庫糧食都發霉了,因為存糧太多吃不完。
這樣富足的朝廷,讓漢武帝雄心萬丈,也有了征服四海的本錢。
于是他四處出兵征戰。文景之治積攢下來堆積如山的錢財,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對外用兵中消耗殆盡。
國庫沒錢了,他干了什么事這個你應該知道。”
李若水其實并不是很注意這些錢財有關的史料,但大致的歷史脈絡他還是知道的。
當下道:“漢武帝當時推行了三種新的貨幣,一個叫皮幣,就是用鹿皮做的錢幣,一個白金幣,一個叫三銖錢,都是面值非常巨大的虛值貨幣,想借此聚斂民間錢財,最后把國家搞亂了。”
趙桓點頭說道:
“是的,漢武帝是歷史上第一個依靠虛值貨幣來聚斂錢財的皇帝。
他頒發的這三種新貨幣,貨幣的面值本身遠遠超過貨幣本身的價值。比如皮幣,只是一塊鹿皮,面值標注卻是當四十萬錢。
而一枚白金幣也要求當三百錢用,而對三株錢本身價值低于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四銖錢,卻要一對一的兌換。
漢武帝強力推行這三種虛值貨幣,由于幣值遠遠超出貨幣本身的價值,百姓拒絕接收,為此漢武帝殺掉了幾十萬人,可是依舊無法強令百姓使用這樣的貨幣。
民間開始自行鑄造貨幣。最后,漢武帝這次的貨幣改革成了一場鬧劇。
后來,漢宣帝劉詢繼位。
他看到了漢武帝時混亂的貨幣制度,又很擔心當時的封建官僚借助手中擁有的大量貨幣來兼并土地,于是他在貨幣政策上來了一個大轉變。
他繼位之后,宣布漢朝不再鑄造新的貨幣,只使用原先的貨幣,一直到貨幣自然消亡為止。
所以,他在位二十五年,朝廷沒有一次鑄造貨幣,完全停止了貨幣的供應。
市場上原本貨幣就少的可憐,再加上朝廷不再鑄幣投入市場,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若水搖頭。
趙桓說道:“由于錢荒越來越嚴重,導致漢宣帝時期價格大幅降低,關中平原糧價甚至降到了五錢,每一畝土地價格只賣三十錢。
是真的那么便宜嗎?不是,是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銅錢。所以只能把價格降到很低,才有銅錢去買,要價太高,大家沒錢買,那就賣不掉。”
“價錢這么便宜不是好事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