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去跟我爸平地了,你順帶看著簸箕里的黃精啊。”
擺弄好黃精以后,跟自家老媽說了一聲以后,張安就出門了。
張建國一大早上起來就牽著大黑帶著耙去新房那邊,已經去平地去了。
張安來到后院,接過自家老爸手上的耙換了個氣,才開始趕著大黑拉著耙平地。
這里鋪上了昨天拉回來的黃土以后,這塊被張安規劃用來當菜地的地方,已經高出后院的地面二十多公的高度了。
這場景讓張安想起了一篇小學的課文,叫做爸爸的菜園。
“爸,咱們待會還要撿些石頭,把這地邊上給砌一圈,不然這要是下雨了,泥水到處淌的都是。”
張安一只手牽著大黑的韁繩,一手掌著耙,來來回回的薅平著這些蓬松的黃土。
因為這塊地是張安他們挖了松土拉過來鋪的,地面太過蓬松,等過一段時間就好了,不過這樣也是最適合種菜的。
“嗯嗯,前面還剩下不少石頭,待會就能撿過來砌一圈,現在這泥巴已經跨下來了。”
一早上的時間,張安就把地平的差不多了。
要是張安的父親張建國,可能要慢一些,因為他牽著大黑的話,大黑不敢放開了跑,因為張建國跟不上它。
但是換成張安掌耙以后,大黑就放開了跑,有時候還把耙給帶飛起來,張安不得不在耙上放幾塊大石頭壓壓重量。
平完地以后,張安還用耙套出了不少的草根和細石子。
最后張安父子兩把菜地邊上用石頭壘了一圈,才算是完工。
這么多天以來,家具床鋪也都盡數送過來了,新房里就等到張建國跟王芳找人看好了日子,就能搬過來入住。
本來張安是打算直接住進去就行了,但是村里對這些很忌諱,張建國跟王芳也特別重視,所以張安也由著他們倆去弄。
反正家里就等著看好日子,到時候就住進去就行,也不擺酒席。
到了那一天,讓家里的親戚們過來幫忙燒鍋底,意思意思一下。
張安父子剛走出院子,就發現了有個拖拉機拖了一堆大家伙進村了。
正好打算回去吃飯的父子兩,當場就被抓了壯丁。
原來這是張新民家里買來的打米機跟磨面機。
這么大的大家伙,買新的話兩臺要上不少錢啊。
不過張新民家這是幫助長箐村里從水磨時代直接進入到電磨時代。
“大民哥這是準備要大干一場啊,也不擔心到時候沒人來大米磨面啊。”
張安瞅著這機器不像是新的,但是成色也還成,估計有個七八成新的樣子。
“這個我一點都不擔心,用水磨慢的要死,碾完回家還要篩米糠,哪里有用打米機方便啊,米打出來了,米糠也給分的好好的,肯定有人愿意用的。”
張新民說的倒是在理,村里估計也有許多人愿意來他家大米。
畢竟他們家打米一塊錢一百斤,米糠不要的話可以賣給他。
但是張安覺得村里現在沒幾個人愿意賣糠的,因為大家都養了豬,米糠可是喂豬的好東西。
也就是現在電費降價了,要是原來的時候,這一塊錢也就夠電費。
現在收一塊錢的話,也還有的賺。
很快,張新民家的老爺子找了好些個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