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他們給張安送魚的時候,張安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收的。
但有時候遇到了空間里沒有的魚種,張安就順便收下了。
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張安就喜歡一些稀奇的魚種,哪怕是小魚面都可以。
所以每次他們釣到一些不常見的魚,都會拿過來給送給張安。
畢竟每次來都在張安家里喝茶倒水上廁所的。
有時候遇到張安家吃啥還會給他們弄一份,不搞點東西回報說不過去。
反正都是一些小魚苗的,賣不出去也不值錢。
而且這群經常來釣魚的人可不是缺錢的主。
聽到張安喊過去拿魚,黃明也不客氣,跟著張安就過去了。
村里的大家都知道,張安家養的魚比大河里的好吃。
就連周洋后來做菜用的魚,都是在張安家買的。
“安子回來了,趕緊洗洗手,正等著你寫對子呢。”
看著張安提著鋤頭回來了,張二叔喊了一聲。
這會兒家里去年貼的舊對子,已經被他們在家的幾個人給處理掉了。
待會兒敬神之前要貼新的,張安家里的對子都是張安自己寫的。
“二叔不急,等我給大明子拿兩條魚先。”
放下籃子來到魚塘邊上,張安伸手往魚塘里放進去。
不大會兒就抓了條一斤多的鱖魚出來。
黃明看到張安這么抓魚,也學著張安伸手往池子里。
結果半天過去,毛都沒有從手邊游過的。
“哥,你這一手咋搞的。”
“不是不告訴你,你學不會的,因為這魚認生,懂了吧。”
隨后又抓了一條四五斤的鯉魚出來,張安扯了幾根稻草把這倆魚給串起來遞給黃明。
“大明,這條小的是條好魚,你媽要是不會做,可以去問問周洋怎么做。”
張安還是給黃明說了一聲,省的他們把這魚做差了。
“嗯嗯,我曉得了,安子哥。”
黃明走了以后,張安把手洗干凈,從家里找出許久不用的筆墨。
等把筆洗好了以后,張安就開始寫對子了。
寫了許多年的對子,張安早就把那些對聯背熟了,提起毛筆,信手捏來。
其他的門對都不是大問題,主要是四副大門對有點難度。
因為大門對裁的紅紙是最寬大的,寫上去的字體自然也要很大,不然匹配不上。
寫了一個來小時,張安才把家里所有的對子寫好。
張安家新房的,老房的,張二叔家的,張三叔家的。
地上的篩子里,現在裝的全是張安寫好的對子。
這還沒結束呢,知道張安開始寫對子了。
村里一些關系好的人聞著味兒就來了。
反正張安也習慣了,往年都是這樣的情況。
原本張安是在堂屋里寫的,看到有人來了,干脆就把桌子抬到院子里寫。
這下又寫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總算是可以收筆了。
村里會寫毛筆字的老人多,但是到了張安這一代,就沒幾個能寫的。
即便是會寫幾個字,但是寫出來也就能看懂。
張安還得是當年張二爺逼著寫的,不然也是一樣的。
等到張安給大家把門對寫好以后,家里的對子也都貼好了。
下午兩點多鐘,張安家開始上香敬神放鞭炮。
今年的廚房里不單單只有王芳一個人做飯,還有張安的兩個嬸嬸幫忙。
而且張安家新房里的灶臺,有三臺火。
所以很快就把家里準備好的菜都做好了。
長箐村的年夜飯,雖然叫年夜飯,但并不是晚上才吃。
一般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就有人家開始吃了。
今年有二叔跟三叔家的加入,張安家難得抬出家里的大圓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