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張一行所說的那樣,他年至花甲,無兒無女無弟子,只有張安這么一個義子。
不管是現在,還是等到以后,他留下來的東西,都是要交給張安的。
不知不覺,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而需要重蓋的道觀,也終于是翻蓋完成。
在紫竹林后山蓋房子,最大的難點并不是大家砌墻的速度,而是建材運送的問題。
但因為是道觀,也是因為張一行師徒過往對大家的幫助。
每當需要運送材料的時候,村里沒活沒下地的大家都會主動來幫忙。
雖然很少有用牲口來馱運,都是大家背著背篼過來幫忙。
但耐不住來的人多,你一趟我一趟,半天時間就把需要用的東西都搬運完畢。
另一方面,張二叔他們工程隊的大家伙年尾的時間也沒什么事,所以動起手來也非常快。
所以半月不到的時間,道觀的重建工作就已經完成。
說是道觀,其實看起來就像是三間寬大的民房。
雖然比不上那些有名的大觀,但是在這山野之中,也已經夠用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便是道觀上梁的時間。
大家很早就知道上梁的時間,一早就從村里扛著張安給準備好的幾根大梁柱子過來。
在周洋點燃炮仗劈里啪啦過后,大家伙齊心協力將幾根大梁抬上房頂,挪到預留的地方。
沒花多少時間,便把房頂蓋瓦收尾的工作全部完成,最后便是將三清祖師請回殿里。
村里很少有大事,道觀重開便讓大家一起熱鬧了一番。
這一天也是香火最旺的時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去上了香。
而張一行,也從這一天開始,沒有繼續住在張安家里,而是搬進道觀里面。
張安一家本想留他繼續住下去,但張一行說道觀已經蓋好,每天都需要敬香和打掃。
看出來張安的不舍,張一行笑了笑說,以后他不會再出去,都是住在村里,倒也不用這樣。
以往從村里去道觀,至少是需要四十分鐘的路程。
但在前幾天,蓋好道觀之后,老村長就讓大家幫忙,從村里修了一條路過去。
就連竹林里也都是砍了一片,現在路上全部都鋪的是青石板,從村里過去,最多也就二十來分鐘的時間。
其實修這條路,老村長也是帶有些其他心思的。
一方面是念著張一行以前對大家的幫助。
另一方面則是想著,現在村里經常有人來玩,不管是農家樂,還是在大河里玩水避暑。
但村里能給大家游玩的地方實在太少,現在道觀重蓋完成,這條路修好之后,以后有人再來也能多有個去處,去上上香也是好的,至少能讓道觀里多一些香火。
時間一晃而逝,很快冬月便見了底。
農歷冬月二十六的這天,周洋全家便忙活了起來。
中午剛吃過午飯,周洋跟他爸父子倆便提著酒上門來請人。
因為冬月二十八的時候,便是他接媳婦兒進門的日子。
雖然二十八才算是是正席,但一般二十七就客人就會開始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