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開咯,準備抬豬了。”
很快,負責燒水的黃二爺喊了一聲。
剛剛還在吹牛的大家,馬上就起身,跟著張平到豬圈里去趕豬。
七八個人,一人一只耳朵一只豬腳,輕輕松松的就把一整頭豬抬到案桌上。
眾人按穩實以后,林有德才擦了擦殺豬刀。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果斷的結束了二師兄的老命。
今年張安沒有看戲,而是拿著一把菜刀,跟著大家一起刮豬毛。
不單單是他,張平跟周洋也在刮。
這些活兒,他們小年輕要開始學著做。
不然以后上一輩老了,可就沒人來干了。
燙過的豬,能刮豬毛的時間并不多。
所以通常來說,殺一頭大豬需要好幾個人同時刮毛,越短時間刮完就越好。
不然等到燙過的地方冷了,就不容易刮起來了,尤其是這冬天。
而且刮毛的時候,還不能急,太快了可能刮不干凈。
刮的時候要順著豬毛的方向一下一下往后推,不然就容易斷根,不好清理。
這是張安第一次刮豬毛,有些不習慣,非常生疏。
不過在旁邊老輩子們開口指點之下,張安很快就漸入佳境,掌握了技巧。
今年有年輕人加入,刮毛的時間比以往多了一些,但也沒耽擱太久。
等到豬毛刮干凈以后,林有德就提著大刀準備開膛破肚。
從殺豬的時候,張安就有意的在注意林有德下刀的地方和技巧。
畢竟空間里養了那么多動物,他想著自己也要學一下。
以后想要吃啥,自己也能動刀子。
開膛破肚是個技術活,要求對豬的結構有一定掌握。
而且對于用刀的力道也有要求,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
太深了容易破到內臟,太淺了破不開豬的肥膘。
最后還有取肉跟卸肉也是技術活,需要多練。
古人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并沒有說錯。
光憑殺豬這一行,技術好的,整個解豬的過程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速度還快。
技術一般的,速度慢,時間長,解下來的肉也也不好看。
豬肉還沒卸完,林有德就先把下水跟里面的一些內臟農村來,讓大家先處理。
這些東西在一頓殺豬飯里面,可是主角一般的地位。
很多城里的館子雖然有殺豬飯,但不如鄉下的正宗,也沒有那個味道。
就是因為他們的用料,少了很多部位。
畢竟不是他們館子里自己宰的豬,用料都是在肉攤上買的。
屋里還在做飯,外面就要開始一年一度的分肉環節。
老叔將自家今年需要的肉留好,剩下的就是賣給大家的。
盡管很多人都想要在張安家那邊買,但老叔家這邊人也不少。
你家三斤,我家五斤,很快,半扇豬肉就沒了。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