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行緩了氣之后,就找了張紙,拿出硯臺開始磨墨,準備給張安寫了個單子。
“咦,這墨條哪里買的,還挺香的,咱們這兒應該沒有賣的吧。”
張安自己也用毛筆,但一直都是用的墨汁,因為附近買不到墨條。
要是有墨條的話,他也不愿意用墨汁。
畢竟墨汁腥臭就不說了,而且還傷筆傷紙,書寫也不流暢,還保存不了多少時間。
“這是我自己動手做的,想要的話,待會兒帶一些回去。”
張一行哪還不知道張安的想法,他都盯著那半截墨看了半天。
要是不給他的話,待會兒估計會把這剩下的半截給薅走。
張安一聽,眼睛當時就放光了,他還真沒想到張一行會這一手。
畢竟以前的時候,他也沒有見過張一行做這玩意兒。
“那給我拿一點,正好過幾天寫對子要用。”
張安每年寫對子,都要寫好些人家的,每次都要用掉大半瓶墨水。
張一行寫好了以后,將紙遞給張安。
張安瞅了一眼,上面都是些紅紙、大蠟和朱砂一類物品嗎,還注明了數量。
然后生活用品和一些供果,過年了嘛,大家都吃的好穿的好。
三清祖師爺自然也是要吃點新鮮的水果,體驗一下人家過年的氣氛。
“吶,我是以前做的,現在也沒剩下幾條了,你先拿兩條去用著吧,下次我多做一些你再來拿。”
張一行回屋翻找了一些,拿著兩根四寸有余的墨條出來。
個頭還挺長的,估計一根也能用很久。
“對了,你那兒有硯臺嗎?沒有的話我給你一個。”
“好像有一個,我回去找一找。”
張安拿過兩根墨條聞了聞,卻只能稍微聞到一絲香味,沒有剛才磨開了的墨那么香。
“那還是別找了,順便帶一個回去吧。”
張一行又回了房間一趟,找了個青色的硯臺出來。
比剛剛他用的那個要大一些,但也只有張安的巴掌那么大。
“這是我之前找人做的,用的是咱們山里的青石,我自己用著還可以。”
“難怪我看著眼熟,原來是青石料做的。”
這個硯臺挺厚實,拿著稍微有些分量。
“那我回去了,下次您制墨的時候,記得叫我一聲,我來學習學習。”
看著時間也不早了,張安還得去城里,所以得回去了。
“好,下次叫你,就怕你不想學。”
張一行搖搖頭笑道,現在的張安給他一種很不踏實的感覺。
以前還是小孩的時候,無論讓他學什么,都差不多是被逼著,可沒有現在這么好學。
本來只是來問問有什么需要帶的,沒想到變成了討口子的。
但張安愿意討這個口子,這手工墨可不容易買到。
筆墨紙硯,這下子張安算是齊活了一半。
拿著硯臺跟墨條,張安就跟小孩子得到新玩具一樣,可開心了。
“咦,你們幾個老人家在找哪樣東西喃。”
下山走的竹林里,張安看到村里好幾個老人在里面四處尋找。
“小安又去山上了,我們來找幾棵合適的竹子回去做煙桿嘞。”
幾個老人說著還把手里剛挖的竹子遞給張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