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李奶奶家里年年都要二十斤糯米,這么多年可一直沒變過呢。”
王芳聽到張建國的聲音,端著個簸箕從屋里出來接年糕。
他還以為張安跟李宏斌在打架呢,因為他們小孩子打架的時候,就很喜歡拿東西。
李宏斌并沒有堅持,因為實在是太累人了。
要是少一點,十來斤左右,他們還能堅持堅持沖完。
現在天黑的比較早,他們還得趕著回去,所以就沒有留下來吃晚飯。
拿到東西的兩人,高高興興的開車上路。
“叔,讓我來,你們老人家休息,我跟張安來沖就行了。”
“張安,你碓窩洗好沒得,我要上糯米蒸了哦。”
大多數漢族村民用的都是一根小臂粗的木棒子。
不會兒,李奶奶就抬著一甑子熱氣騰騰的糯米過來。
今年在張安家打年糕的人家不少,張安兩個叔叔家里,然后旁邊的李宏斌家。
清水大概率是洗不干凈,王芳往里面倒了一大盆滾燙的開水先泡著。
粑粑棒這東西,即便在村里都有好幾種。
所以打年糕的時候,他們要早一點蒸好,趁著人多的時候,好請大家幫忙。
中途還得將里面的半成品翹起來,翻翻面接著沖。
餡分兩種,一種是咸的,就是王芳現在準備的這種。
他的背后是視野盲區,小孩子站在后面他看不到。
“這活兒是真累人,好多年沒干了,已經沖不動了。”
這就是早上為什么不做早飯的原因,因為打了年糕以后,是要吃年糕的。
“哈哈,我們家喜歡吃的人多,所以干脆就多做一些放著,忙起來也方便。”
這會兒張安已經把甑子給抬出來,倒進石碓里面。
跟往些年一樣,天空中還是陰沉沉的一片。
今年一家人在長箐穩定下來,自然也開始撿起這些習俗。
起來收拾好火爐跟大灶,就開始放上大甑蒸糯米。
簸箕上灑了一層面粉,這是為了防止年糕粘在簸箕上,到時候弄不下來,不好清洗。
要打年糕的時候,直接握著往石碓里杵就行。
一般家里沒有石碓,都是抬著蒸好的糯米過來的,只是借用石碓,自家出人。
一直沖了大半個小時,還是不斷換人的情況下,總算是把李奶奶家這一甑糯米給沖完。
平常一個人根本抬不起來,都是推著走。
看到滿頭大汗的李宏斌,張建國就開口過來換個氣。
誰家還沒有個老人,誰人還沒有個上了年紀的時候呢。
當然了,除了張安,這人到現在,也就是稍微出點汗。
端到堂屋里,王芳先拿了幾個碗,扭了幾碗出來。
“一哈抬過來就行嘛,你快回去忙,我個人洗就好了。”
李耀還湊過來東問西問,被他毫不客氣的給哄走了。
要不然待會兒大家都沖好了,回到家里動手忙事情,再去請人家的話不太方便。
打年糕是個體力活,就算是莊稼漢來了也并不輕松。
“媽,幫我抓點兩個雞和鴨子嘛,一會兒我要帶去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