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安慰笑道:“那是意外,我保證,以后都不會再受傷。”
……
李建才帶姜練來到了教學樓。
因著學校接連出了三件命案,學生全部停課,教學樓空無一人。
站在樓前,姜練仰頭望去。
黑漆漆的窗口像一張張嘴,吸納著冤屈,釋放著恐懼。
被金網束縛的李建才見姜練停下沒好氣地嘲諷:“怕了?”
姜練斜他一眼:“你是吃激將法長大的么?無聊。”
說罷,不顧氣得眼斜的李建才徑直走進樓中。
走進去的瞬間,濃濃鬼氣從四周襲來,看向最濃郁處,姜練終于明白李建才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怨恨。
承重墻下有一個孩子的尸體。
那是李建才的孩子。
相傳在一處動土時會觸怒該處的鬼神,需以活人獻祭才能減少意外,這被稱為打生樁。
那孩子就是生樁。
旁邊還有一具骸骨,是成年人的,那是李建才。
“我家住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里,我娃八歲,很懂事。”
“有次過年鄰居的女兒回來探親,他和那家的小孩兒玩在了一起,從那小孩兒口中聽說了城市是什么模樣。”
“他因此長了志向,說以后一定努力學習,等有了出息,就帶我去城里生活。”
“他和鄰居女兒家的娃兒玩了三年,第四年的時候,那孩子沒回村子里。”
“我娃問我為什么那家人沒回來,他說想從那孩子口中聽聽城里的故事。”
“我說鄰居奶奶生病了,她女兒把她接到了城里,他們大概率不會再回來了。”
“我娃點了點頭,沒說什么,但我看出他十分低落。”
“他對城市十分向往。”
“我不忍見他情緒低落,就多找了份夜工,我想多攢點錢帶他去市里看看。”
“我足足攢了三個月,終于能帶他來大城市看看。”
“為了省錢,我們晚上住在公園的長椅上。”
“誰知那天半夜醒來,我娃兒不見了。”
“我找啊找,終于想起來此前有個人問我賣不賣孩子,他以為我是人販子!”
“我想,應該是他擄走了我娃兒。”
“可我不知道他是誰,在哪里,于是我就去我們之前相遇的小超市門口蹲守。”
“我蹲了四天,終于看到了他。”
“我沖過去問他我娃兒在哪兒,他打了我一頓,說我拿了錢,就不該問孩子在哪兒。”
“那時我才發現我包里多了一萬塊錢。”
“可我不是自愿的,是他暗中動手腳,強行帶走了我娃兒!”
“我知道他不會告訴我真相,于是我就偷偷跟著他,終于,我找到了這里。”
“那時候這里正在動工,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娃兒一定在這片工地上,可我找了個遍也沒找到,于是我應聘磚工混進來打探消息。”
“后來,終于從一個工人口中聽說了一件怪事兒。”
“他說有天下工后發現錢包丟了,就回工地找,結果看到工頭和幾個不認識的人正埋東西。”
“第二天一看,根本看不出埋過東西的痕跡。”
“他覺得這件事一定有蹊蹺。”
“別人都覺得他亂諏,我卻覺得可能跟我娃兒有關。”
“于是那天下工后,我偷偷返回,來到了他說的埋東西的地方。”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