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這種東西雖然名字一樣,但是在南北不同的地方卻會產生巨大的分歧和差距
在秦嶺以南,廣東以北的地方,燒麥大多泛指油糯米燒賣。用著一張薄薄的燙面皮子里面報上混合了豬油、香菇丁、些許豬肉丁的糯米餡,然后上鍋蒸出來的一種食物。吃的就是糯米的油香勁。
這種油糯米燒賣最早的發源地便是漢口三鎮。因為此地九省通衢,是天底下最繁忙的水陸碼頭。因為從事重體力工作的人多,再加上周圍附近也是國內最大的糯米產地,所以漢口三鎮的早餐食物中糯米的占比很大。
比如說漢口三鎮早餐中的最負盛名的糯米雞,這玩意兒和廣東地區的糯米雞完全沒關系。廣東地區的糯米雞,那是糯米+雞。漢口地區的糯米雞沒有雞,只有炸糯米。
如果是廣東人第一次來漢口三鎮,看見糯米雞的招牌點上一個,那么肯定要大呼一聲:這是詐騙!
而同樣的道理,在廣東地區燒麥或者也被稱為干蒸的這種食物卻是另一種形態。以鴨蛋和面得到黃色的面皮,在將豬肉切成細粒。這里的關鍵就是在于將豬肉切成細碎的顆粒,而不是剁,這樣切出來的豬肉粒在最后混合上用刀背拍碎的蝦肉一起包入鴨蛋和面的面皮當中。
四個豬肉蝦仁燒麥頂端點綴一小點蟹子放在一個小籠,上鍋大火蒸。
蒸出來的燒麥鮮嫩彈爽,肉香與蝦鮮融合交織,在點上一壺普洱,就著茶水吃著這干蒸燒賣,那滋味別提了!
如果說廣東地區的干蒸體現的是一種在食物內陷上的精致出彩的話,那么起于中國中北部的北方燒麥則是完全走了另一個路數。
中國飲食之中自古以羊為尊。
中國自古以來南人重商,北人重政。即便是到了今天依舊如此,如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人人以經商為榮。而在北方,則是以從政為榮。在北方不少地方,哪怕經商一年賺幾十一百萬,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這賺一百萬的商人不如在政府單位上班一年拿七萬塊錢的公務員強。沒本事的才經商,有本事的都考公務員當官去了。
這種思想持續了怕是有數百年,自古以來達官顯貴都是吃羊肉,再加上北地自古羊肉產的多,所以在北方提到燒麥,大多指的都是羊肉燒麥。
羊肉燒麥的餡料制作比不上干蒸燒麥那么講究,豬肉只能切不能剁,蝦肉只能拍不能剁,還要按照比例豬瘦肉多少多少,豬肥肉多少多少,蝦仁多少多少,腌漬如何如何。
北方飲食中這一類方面的精細程度比起南方來說確差一點。但是北方羊肉燒麥也有自己的講究。自古食羊為尊,羊肉都是達官顯貴吃的。為了凸顯出羊肉燒麥的精致和高貴,所以面點師傅們都會對燒麥的皮特別講究。
和一般南方燒麥包好了就一個小揪揪或者留一個開口不一樣,北方羊肉燒麥包好之后要如繁花開花一般,要的就是一個花團錦簇富貴綿長。
一口咬下,要面皮柔軟但又不能失去勁道,羊肉要湯汁飽滿味正香濃。北方飲食,要的就是一個過癮豪爽。
老張在都一處點的三個菜,羊肉燒麥,乾隆白菜,炸灌腸。
炸灌腸這玩意兒其實和腸子沒任何關系,其實就是一淀粉塊。早年間炸灌腸倒是用腸子油來炸的,所有有一股豬腸子味,但是現在因為健康的考量,早就不會用豬腸子油了。將就點的就用豬油炸,不講究的就隨便炸。
都一處的炸灌腸就很不講究,一盤二十八的做的著實不怎么樣,關鍵是價格還不便宜。這玩意兒本來就沒味道,是一個純粹吃口感的菜。火候稍微有點沒掌握好,那就真的沒什么可吃的了。
乾隆白菜也不值一提,芝麻醬調的太甜,又有點稀。乾隆白菜這道菜本來就沒有什么賣相可言,畢竟芝麻醬伴白菜嘛,像什么東西自個想去。這麻醬一希了之后啊,嘿,它就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