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回家搬來木桶籮筐,自覺排起隊等著領海貨。
花妮叫了春玲富貴家的幾個婦人幫忙把魚蝦分出類來,堆成幾堆,抬出大秤稱出重量,列出各家能分到的分量,然后叫村里輩分最大的二大爺和族長保長監督著,著幾個年輕后生過稱,給大家一一分派。
眾人見她處事如此謹慎,都豎大拇指夸贊。
陳長壽也叫家里的長工來排隊領海貨,氣的二大爺都失了斯文,破口大罵他不仁義,自己家屯糧不肯拿出分毫施舍給大家,倒來占這樣現成的便宜。
長工被罵的面紅耳赤,灰頭土臉的走了。
村里幾戶生活富裕的人家見狀,也都覺得不好意思,沒等排到自己,便就都偷偷溜走了。
春玲卻是排著不走。按理說,她家如今有幾十畝好田,種的苞米谷子長勢喜人,秋天必有個好收成,也不能跟貧困人家一起占這便宜。
可春玲卻非要弄個不一樣,輪到她時,二大爺的面色鐵青,正要發火罵人,春玲卻將手里的一兜子銅錢放到了秤上,笑著開口道:“二大爺,妮兒今兒出海,喜獲豐收,要分給大家伙海貨熱鬧熱鬧,我這個人就好湊個熱鬧,其實吧,也是想嘗嘗這大船出遠海打的魚!我長這么大,幾乎沒出過鎮子,沒怎么見過今兒這場面!
我知道這魚蝦呀,是妮兒對村里老少爺們的一片心意,多不錢也買不來!我拿出來這些錢呀,就當捐給村里,等過年給老人家們發個年貨或是修祠堂土地廟什么的算個份子。
也不為別的,就是求二大爺給我個機會,哪怕少分點給我,讓我家也跟著沾沾這喜氣兒!”
二大爺被這婦人一席話弄的無言以對,拿起錢袋子掂量兩掂量,瞇瞇眼,威嚴的咳嗽一聲吩咐幾個后生:“給你嫂子裝兩條魚一斤蝦并幾個螺吧,難得她有這樣的心,為大家著想。”
后生們應著,依吩咐給春玲裝了半桶海貨。
春玲提著桶,謝過二大爺,歡天喜地的走了。
村民議論紛紛,都說春玲這婦人會做人。
村里幾家富戶聽聞,也都拿著錢過來,央求二大爺分海貨給他們。
二大爺便就一一分派給了他們。
陳長壽聽說這事之后,也親自提個木桶過來,放下一塊足足有四五兩的碎銀,管二大爺討些魚蝦回去嘗嘗鮮。
“這才像話,像個人做的事兒!”二大爺命族長收了銀子,嚴厲的對陳長壽說道。
陳長壽連聲稱是,搬著木桶走了,村民在他身后發出一陣哄笑。
陳長壽便越發加快腳步走遠了。
一時分完海貨,二大爺走到夏昭毅跟前,施禮稱謝,代村民們感謝他的大義。
夏昭毅淡然的回他,要謝只管謝花妮,船是花妮的,拖網也是花妮叫人織的,主意也是花妮出的。
二大爺卻是不肯,再三拜謝過夏昭毅之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