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董事長,明年上半年,需要產能爬坡,產能的確捉襟見肘,因此上半年總產能只有3.6-4萬臺。到了下半年,就能達到月均1萬臺。”
王逸點點頭:“這樣算下來,明年上半年總產能4萬臺,下半年6萬臺,全年10萬臺。”
“是這樣,董事長,不過到了后年,一期廠房年產12萬輛,二期廠房開始投產,后年全年22萬輛沒壓力。”
“嗯。關鍵就是明年上半年,產能太少了,只有4萬臺左右。尤其是一月份,產能只有2000臺,二月份估計也就三四千臺。”
“這么少的產能,再分成s5和x5兩款車,那就更加捉襟見肘。”
鄒澤峰聽懂了王逸的意思:“董事長,您的意思是說,咱們明年一月份,先只發一款車,迅速把產能拉起來,后續再發第二款車?”
“沒錯。上半年前幾個月,本就產能緊張,肯定會爆單,再兩款車都發布,消費者要排隊提車,肯定罵娘。還不如只做一款,盡快交付。迅速把單款銷量做大,口碑打響。”
“這樣單款產能富足了,我們再生產另一款。”
“是,這樣安排最合適。”鄒澤峰很是贊同:“不過星逸s5轎車和星逸x5suv,我們先發布哪一款?”
“先發布星逸s5增程版,外形好看,適合做我們星逸汽車的第一款拳頭產品!純電版同步發布。”
王逸說罷,默默地對保時捷說了一聲抱歉。
沒錯,星逸s5的設計,源自于小米su7,不,源自于保時捷tay!
不得不說,保時捷tay的設計就是好看,以至于su7都大賣。
當然,還有很多高仿保時捷tay的其他車型。
不同的是,在當下保時捷tay還沒有發布,星逸科技提前發布s5,那就成了首創者!
就tay的外觀,加上全棧自研的硬件和配置,碾壓特斯拉odels的性能,更低的價格,星逸s5想不賣爆,都難!
完全適合當做首款拳頭產品。
特斯拉odels作為純電車,感應電機,遠不如星逸s5純電版的永磁電機。
至于和增程版作對比,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同樣70萬的售價,models380公里續航,362馬力,后驅單感應電機,星逸s5增程能做到1380公里續航,570馬力,四驅雙永磁電機,甚至上激光雷達!
雙方根本沒得比!
特斯拉唯一的半點優勢,也只有輔助駕駛auilot1.0。
但可惜,auilot1.0很不成熟,算力低,還得花錢購買auilot套裝。
為數不多的輔助駕駛功能,也很不成熟。
比如自適應巡航,自動調整車速,保持安全距離,但無法識別靜態障礙物,一旦前面出車禍,或者遇到公路維護,那完了。需要駕駛員全面監控才行。
還有車道居中,也需要駕駛員全面監控,手不能離開方向盤。
至于自動變道,不僅只能在高速用,還無法自主判斷變道時機,需要手動確認。
只是我都人工判斷變道時機,手動確認變道了,還要你輔助什么?
說白了,這功能還不如沒有。
唯一有點用的也就是自動緊急制動aeb和自動泊車,而且auilot1.0的自動泊車也很慢,效果也一般。
可以說,auilot1.0輔助駕駛和沒有,沒什么區別。
星逸科技的智駕,也在研發測試中。
進展和特斯拉的auilot1.0差不多,不過不同的是,這種不成熟的智駕,王逸壓根不會推出。
一旦推出了,反而是找事!
為此,王逸決定,將星逸汽車的智駕1.0拆分開來,拆分成自動緊急制動aeb和自動泊車。
重點把自動泊車做好了,就贏了。
至于noa自動變道這些功能,做不完美之前,還不如不推出。
輿論很重要,一旦星逸科技推出不成熟的智駕,到時候出了事,那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