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穩著來好。
而且在2015年整noa智駕,實在是有點難。
王逸看向鄒澤峰:“智駕的研發,很不給力,非常不成熟,按照這樣的進度,明年發布的時候,根本沒法發布。”
鄒澤峰點點頭:“董事長,接下來我們會全面加緊測試,全面加速智駕的研發。”
“嗯,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就會推出auilot1.0,推出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自動泊車。”
“今年第三季度就推出!”鄒澤峰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
“好,我讓智駕部門立軍令狀,明年第二季度,咱們的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也要上線,并且做得比特斯拉更好!”
“可以!”王逸并不反對。
智駕的發展過程,注定是漫長的。
這年頭,能夠實現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至于自動變道(noa),那難度太大。
要么視覺方案,要么激光雷達,而且還得是128線的激光雷達。
64線的激光雷達只能實現基礎的高速noa,想要做到全場景高速noa,需要搭配視覺方案。
只是這年頭64線的激光雷達,就要50萬人民幣一顆,成本太高,特斯拉都用不起。
因此,2017年特斯拉推出auilot2.0,也是視覺方案,實現了真正的自動變道。
至于auilot1.0的自動變道,純屬擺設,根本無法判斷變道時機,都需要駕駛人員確認,和沒有一個樣。
最主要的,就是auilot1.0的硬件不給力,做不到自動變道。
“對了,咱們的激光雷達研發的怎么樣了?”王逸想起這事。
新能源汽車什么時候銷量大爆,關鍵還是智能駕駛的進度。
不說七八年后的很成熟的無圖城市領航,即便是支持自動變道的高速noa、城市noa就很不錯了,就能讓銷量大爆。
而noa和無圖領航實現的基礎,除了算法,還有激光雷達的突破!
鄒澤峰有些無奈:“董事長,目前64線的激光雷達已經研發成功,雖然采用半固態方案,成本做到了十萬一顆,但還是很高,離著您要求的1萬一顆,還差得很遠。”
“成本十萬一顆,性能怎么樣?”
“64線激光雷達,性能很不錯,用于自動泊車,車道保持,都沒問題。若是天氣好,高速noa理論上也沒問題,但天氣不好的時候,就不行了。不過成本高是個大問題。”
王逸點點頭:“全場景的noa至少需要128線激光雷達,或者等效128線的激光雷達。但128線激光雷達研發難度大,成本更高,需要大量的時間降低成本。”
“所以接下來幾年,咱們的智駕方案,只能是64線激光雷達+視覺方案。”
王逸記得,智駕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個階段就是當下到2017年,輔助駕駛剛開始商用,主要功能就是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
第二個階段是2017-2020年,出現了自動變道noa,主要是視覺方案為主,但效果一般。
第三個階段,則是2021年后,華為ads,特斯拉fsd,小鵬xngp,實現了無圖智駕。
到這一階段,智駕才算是真的站起來了。
其中華為ads、小鵬xngp的激光雷達方案,都需要128線激光雷達或者等效128線激光雷達。
特斯拉fsd的視覺方案,對于算法,數據閉環和算力要求極高。
王逸想要全面擊敗特斯拉,只能在特斯拉推出fsd之前,推出無圖智駕。
但無圖智駕的128線激光雷達短期內很難做到成本極低,就只能采用64位激光雷達+視覺方案。
只有這樣,才有希望在2020年之前推出無圖智駕,做到全球第一!
道阻且長啊!
“董事長,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目前做的試驗車,有搭載64線激光雷達的智駕版本,也有無激光雷達的普通版本。那咱們明年最先上市的星逸汽車s5,要推出哪個版本?要不要搭載64線激光雷達?”